第(1/3)页 诸葛亮,庞统一高一矮,一俊一丑,一个白皙英伟,一个偏黑内敛。 历史上俩人不太和睦,一山难容二虎。 主要是山太小,两头虎吃不饱。 但曹魏的山大,养的猛虎也多。 俩人反而关系不错,彼此不构成竞争。 诸葛亮穿着白蓝两色长袍,庞统一身黑灰色汉服,一起被魏续引进来。 走到门口,诸葛亮脚步略停,递给典韦一个小布袋。 典韦大狼狗一样的鼻子微微耸动,就知道里边是上次在蜀地见诸葛亮,在他琴台旁拿的那种果子,味道酸甜。 口袋里是那种果子晾干的果肉,有半斤。 典韦愣了下,除了曹操,貂蝉,还有自家媳妇,诸葛亮是第五个投喂他的人。 第四个是贾诩。 典韦瞅瞅诸葛亮,感觉小老弟挺懂事,以后可以照顾照顾。 诸葛亮和庞统进了屋。 “陛下万安!” 卧龙凤雏执礼道。 “臣二人留在工造营,这几日我们给一宗工造设施,做了些改进。” “陛下您看看?” 诸葛亮从宽袖里往外一掏,掏出一个小巧的器物模型。 贾诩瞄了眼诸葛亮的袖子。 此前,贾诩看过墨子所留的手卷后,在自己的袖子里,用类似制作墨工袋的手段,凭工造纹,扩大了袖内空间。 虽然赶不上墨工袋那么大的存量。 但还是让袖口能装下许多东西。 诸葛亮掏出来的模型不大。 可放在袖子里,一点看不出。说明他的袖子里,也扩大了空间。 曹操此前离开工造营时,告诉诸葛亮,庞统,可以在工造营,任意参看诸般物事。 俩人显然也看过墨子,鲁班的部分手卷,从而掌握了相关工造纹。 这还是贾诩之外,第二个能凭工造纹,制造乾坤袖的人。 曹操随后才看向那台木头模型。 “纺机。” 曹操早上刚跟貂蝉说过,前段时间工造的研究,让纺机有了些变化。 华夏最早期的纺机,是席地而坐的踞织机,也称腰机。 其最早能追溯到石器时代,非常原始。 后来发明了坐织机。 但只是让纺织者能舒适些,在效率上并没有太大的提高。 到唐宋时期,开始有了罗织机,平织机。 就是那种很大型的在木架上纺布,靠人力来回推动,织布的机器。 再到后世的近现代,才有了珍妮纺织机。 据说是个英国人,不小心碰倒了家中的纺织机,看到纺织机的摇臂,在地上惯性旋转,才产生的灵感。 实则少有人知,在更早的时间里,华夏的明朝,就有同类型的纺织机。 原理并不复杂,以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就形成了新式纺织机。 更简单的解释,就是一个转轮,近乎摇臂式的旋动,以轴承的原理来传导力量,让八台纺织机一起工作,效率一下提升了八倍。 一个人干八个人的活,可见跨越度有多大。 相关生产力,一下跃迁了八倍。 曹操有后世记忆,但并不了解纺织机。 他只跟工造那边提过,说了大概的方向。 说起来容易,可工造那边研究了一年多,也没做出曹操想要的东西。 前段时间。 匠作用类似井里取水的摇动方式,来传导力量,做了些改进,确实提升了效率。 其想法已和后世的珍妮纺织机,有些接近。 不过还是最原始阶段,达不到曹操的要求。 人和人的差距,很多时候是天生的。 历史上的诸葛亮,发现蜀汉的工业能力,远远落后曹魏。 他以一己之力,便制作出三国时期,乃至后世整个冷兵器时代,沿用千年的诸葛连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