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幽州之战以后,曹军兵马南归,就在邺城外驻扎。 此后,各州郡不断抽调精锐,以邺城为中心汇集。 到曹操大婚,聚兵已达十万众。 有些将领过来,觐见过曹操,又统兵离去。 曹军是在趁机完成对各州郡的布防轮调,重新整顿防务。 比如兖州,此刻已成为各州郡腹心的区域,没必要再屯留大军,防备周边。 各部将领,依次来见曹操,也是在加强集权,是个宣誓效忠的过程。 “曹孟德到底有多少兵马? 各家都说,他麾下骑兵就不止五万?” “他不会把实力都暴露在人前,当别人以为他有五万骑的时候,他的实际骑兵肯定不止五万。” “天下纷乱之际,养这么多骑兵,他哪来的钱财?” “袁本初官渡之战前的檄文,不是说过吗!” “你是说他挖坟掘墓?” 说话的是伏家的伏平和孔融。 这次曹操大婚,各家士族都来了。 伏家表面上也想维持和曹操的关系,派人来送贺礼。 伏平来邺城已有段时间,孔融却是刚来。 曹操以皇帝的名义,对各家士族征粮,对孔氏索要的粮备尤其多。 要是按曹操索要的数量给,孔氏会被掏空。 孔融闻讯便乘车西来,要见曹操。 伏平等士族之人,出城来迎孔融。 此时两人坐在车上,眺望逐渐接近的邺城。 城外全是连绵的军营,兵马出入,肃杀中透出鼎盛的军威。 孔融此前在青州的北海,修城,立学,举贤,表儒术,颇有些治绩。 他生性喜结宾客,纵论天下事,并给出指导意见,对他认为的弊政,则猛烈抨击,毫无顾忌。 毕竟他有祖上的金身护体,向来无畏。 “除了挖坟,还有其他事。 曹孟德一直都在全力敛财。 陛下回到洛阳后,我们慢慢梳理,便也获知了当年的一些事情。” 伏平眯眼看着孔融: “早年十常侍乱政,曹孟德最先下手去抄家,其中值钱之物,多为他所得,然后在谯县曹氏密谋养兵。” “你是说,他在那时候就有不臣之心?”孔融面沉如冰。 伏平避而不答,继续道: “后来董卓祸乱天下,纵容兵马劫掠洛阳。富甲天下南阳等郡,几乎被劫掠一空,所获无数。” “董卓还让吕布,大肆盗掘北邙山的宗室皇陵,搜刮天下之财!” “曹孟德当年,表面是去杀董卓,赚得好名声,实则是取财。” “明暗的好处,都被他拿了。单是董卓那些钱财,养军数年,十数年也不会财力短缺。” “曹操又结交士族,换取各类资源,所以兖州越来越强,从无钱财短缺之患。” “董卓,十常侍,袁本初,这些人也是蠢,他们的经营都便宜了曹孟德。” “到官渡之战以后,曹孟德势力再次翻增,已有兵指天下之意。” 伏平忧色深重。 这几年,伏家把曹操的崛起过程,反复推演,摸清了其中的许多事。 可惜只能干着急,羡慕嫉妒,自己却无能为力。 伏家不敢正面对上曹操,但孔融……他好像敢。 官渡之战时,孔融一度公然唱衰曹操,说曹军要输,还在背后劝降过荀彧和曹营的其他文武。 伏平:“曹操对我等有些余财的氏族,向来不善,除了最早依附他那几家,人人自危。他要夺我们祖上传下来的产业,我等若不团结起来,怕是要一家一家被他铲干净。” 孔融道:“别人怕他,非我乎!” “他要拜将封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