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看着这么言之凿凿的陆远。 这布政使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看起来,自己刚才所说的并没有用。 这怎么还有不想当官的呢…… 寻思了寻思,布政使觉得是这陆远太年轻了,眼界小了。 不过,倒是也没说什么。 既然陆远就想待在泰宁城,那就罢了。 当即,这布政使便是道: “既如此,那咱也不便多说什么。 若是以后改了主意,便来告诉咱。 但是咱希望你能快一点,毕竟咱在这里可待不久了。” …… 翌日,清晨。 天还蒙蒙亮的时候,马车驶出了省城,朝着泰宁城的方向而去。 昨儿个夜里,陆远跟宋美琴一个屋子,一张床。 就搂着睡了一夜,啥事儿没干。 不好干啥,毕竟是在别人家。 先不说动静不动静的,到时候弄的屋子里乱七八糟的,那谁来收拾? 所以,还是老实一点儿,啥时候都等回家再说。 这趟省城还是挺有收获的。 得了个县令。 当然,最重要的是跟上面的关系搞好了。 这以后啊,赵家可就安稳了。 也不用防着这个,防着那个了。 陆远也可以在泰宁城安安生生的赚大钱了。 到时候把那杂交育种的农作物研究出来。 那小日子,还不美? 陆远估摸着,就这么下去,最起码得有二十年的好日子。 以后就可以躺平了,每日里吃吃喝喝,玩玩乐乐。 至于说以后要是改朝换代的话…… 反正跟燕王那边儿也算是有了交情。 至于说在往后的好圣孙,然后……还有那著名的叫门天子。 嗯…… 其实那都跟陆远不咋挨着了。 毕竟等到燕王,也就是后面的永乐大帝登基。 到时候陆远都已经是快四十岁了。 等永乐大帝完事儿了,那又是二十多年过去了。 那个时候陆远已经六十多快七十了。 然后仁宗宣宗加起来,又是十多年。 那个时候陆远都是八九十岁了。 整不好,早嗝屁了。 操心死后的事儿干啥。 没必要。 这么算算的话,其实也挺好的,所处的年代往后那都是盛世。 正儿八经的盛世,并不是那种吃稀糠凑数的盛世。 以后基本上就可以躺平了。 挺好的。 至于说作为穿越者,是不是能改变历史进程。 嗯…… 陆远仔细想了想,太难了。 首先就是马皇后,今年的八月份可能就要不行了。 这个咋办呢。 陆远又没啥办法。 陆远整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样都没有能救人的。 那能咋办? 陆远只能看着。 还有就是朱标。 朱标的死,基本上有两种说法。 一种就是被朱元璋吓死的,或者说是朱元璋给的压力太大了。 然后,受不了了,嘎嘣死了。 但这种说法,绝对是野史中的野史,绝对不可能。 就好像胡军版演的那种。 但事实上,朱标绝对不像是电视剧里演的那般软弱。 动不动就爱哭鼻子。 朱标虽然善良,但实际上,这人也非常强硬。 就以最经典的来说,就是老朱一边杀功臣,一边说是为了朱标好那段剧情。 老朱拿着一根荆棘,递给朱标说你拿着。 朱标说这全是刺不敢拿。 然后老朱就徒手把这上面的刺全都给撸了。 然后告诉朱标,你爹我帮伱把成为皇帝上的刺全都撸了,以后你当皇帝就轻松了。 在电视剧里面,这朱标哭的泪流满面,被自己老爹的铁血手腕吓得不行。 但实际上,当时朱标别说哭了,而是非常不屑的说了一句: “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 这句话究极阴阳怪气。 啥意思呢,就是有怎样的帝王才会有怎样的官员。 你这个皇帝当的不咋地,所以,你手底下的大臣各个有毛病。 你要是尧舜那样的君主,你下面的大臣不就也是尧舜时那样贤明的大臣了嘛? 这就好像父慈子孝,爹不慈祥,儿子怎么孝顺? 这句号说完给老朱气的,抄起旁边的凳子就要砸朱标。 朱标也聪明,转身就跑。 像是这种事情,发生在朱标跟朱元璋身上的太多太多了。 朱标根本就不怕朱元璋,并且有事没事还要去怼老朱几句。 可能朱标也知道,他是最稳的太子。 他不管怎么着,他这个老爹也不会真把他怎么样。 所以说,就这么一个太子,这说是被老朱吓死的,压力太大? 不可能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