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杨林赶忙站起,抱拳行礼。 “隋定侯能有这般见识,不错,不错。” “既然隋定侯关心百姓,朕有一事或要麻烦隋定侯。” “陛下请讲,臣万死莫辞!” 杨林立刻单膝跪地。 李烨将他搀起,开口道:“不知隋定侯可曾听闻过劝学堂?” “曾听同行的莫将军(护送杨林进京的小将)提起过,陛下施此仁政,理应为万世留名,臣满心敬佩!” “朕打算再设一堂,名为赡养堂,未来将会于各地设置小衙门,保障各地无人赡养的孤寡老人的生活,为孤儿提供帮助,不知隋定侯可愿为这赡养堂堂官?” 杨林心头一震。 几乎毫不犹豫答道:“臣愿意!” 这一刻,李烨觉得杨林心中的义子之魂汹涌燃烧。 他知道杨林在收义子的喜好。 老人还则罢了,那些个孤儿接受了接济,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便是杨林义子,他人是桃李满天下,他是义子满天下。 打散心中想法,李烨准备结束这次见面。 他让杨林先回家休养,事后户部尚书沈万三会登门拜访,同他勾划赡养堂一事。 杨林气势汹汹走了,看状态明显从原本的患得患失中脱离了出来,而且脱离的十分彻底。 这让李烨有些感慨。 “陛下,赡养堂一事可是真的?” 小春子在旁边好奇问道。 李烨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在心中先算了一笔经济账。 他想要设置赡养堂,是为安定杨林的心血来潮,现在想来,却的确可行。 大夏有了劝学堂,各地孤儿也会被收入学塾中,管他们生存的同时进行基础教育,以免这些孩子走错了路。 这也是劝学堂账目令他眼花的原因,否则光是场地,光是教习那点工资,又能花多少银子? 而如果把赡养堂做起来,想要照顾各地孤苦老人,最好的办法无疑是集中管理,建设养老院一类设施。 这是基础保障,也是最合理的方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