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每年参与科考的人有多少?” 李烨问道。 他好像问了一个跟教习无关的问题,但孔丘还是很快回答。 “回禀陛下,去年科考人数有五十余万,其中有大半是童生,全国有八万多秀才,余下则是举人。” 根据去年冬末的大致统计,大夏人口已经突破三亿两千万有余,加上那些地处偏远,连收税官都找不到的村落,应该有两亿五千万左右的人口,总体大差不差。 听完孔丘的回答,李烨心中更沉重几分。 跟总人口比起来,知识分子真的太少了。 哪怕是现在的这些知识分子,大部分也算不上什么优质人才,童生大多只能读写,只能算出加减的数术,只能写出卖弄性质的打油诗,秀才对书文的解读也相当片面,往往只会照本宣科,开口闭口圣人言。 任重而道远,好在这些基础已经足够了。 “先生,给朕下达一道旨意吧。”李烨突然道。 “嗯?”孔丘不明白李烨想到了什么,他只是惊讶一瞬,就低头等待。 “凡十八岁以上的年轻人,若是没有成为秀才,就不能再考取秀才,秀才二十三岁之前没有考取举人,也一律禁止科考,举人不设置年龄限制,但今后只有三次科考机会,若是第三次未能成为进士,便除去举人资格,贬为秀才。 “当然,若是科考两次后的举人愿意担任三年教习,哪怕第三次科考未果,也不会被除去举人资格,仍可担任底层官吏,升迁无误。” 李烨说完,还是觉得差了点意思,思索片刻接着道。 “再加一条,往后但凡做过教习的读书人,其担任教习的时间,也可算入资历,乡镇县城衙门,往后优先给担任过教习的读书人提供职务。” 听完李烨的话,孔丘心头巨震。 陛下这是要断了全天下读书人的美梦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