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 你跟这位夫人说一下,我们店铺里的玻璃瓶子,原价得要一百二十两银子一个。而且用来装瓶子的木桶,得另外再收三十两银子。 但是考虑到,这位夫人是识货的,大老远的赶到府城来买物件儿,还是少收点银两,权当是请他们母子二人坐了马车的。 瓶子和木桶两样,一起只收这位夫人一百三十两银子。 那位男子听了后,就用锦霞之地的方言,说给贾氏听了。 贾氏倒也没觉得,这位掌柜的收钱收多了。 本来也是了,早就听乡亲们说过,那个姓赵的穷书生,送给顾小丫儿的宝物,就值几百两银子呢。 掌柜的拿给她看的这个宝物,都稀罕的跟什么似的,也才只收她一百多两银子。 不买,才是亏了。 只是再怎么想买,却是囊中羞涩,又不好把这真实的原因,说给帮忙翻译的男子听。贾氏想了想,才跟那位男子说道: “这位公子,你要不帮忙跟掌柜的说说,就说我跟我儿子都看过了,觉着他们铺子里的瓶子不错。也是诚心想买的。只是我们这次出来,没带这么多银两在身边,要不我们先给他十两银子,买走这木桶……” 等把木桶买回去了后,里面装什么,还不是由她自个儿做主。 人家看到这木桶还精致,知道是很值钱的。就算不看里面装的是什么,也能知道,这同样是一样宝物。 所以就想买走木桶。 可是掌柜的却拒绝了,“……”木桶和瓶子是成套的,要卖,就一起卖掉。不可能单独只卖一只木桶! 这诀窍,还是之前拿瓶子换到赵公子的画的,那位云国好友,在听赵公子说了后,告诉他的呢。 贾氏一听就气了,不就是一只木桶吗? 都说了,愿意给十两银子买,可那人却还不舍得卖给她。真是欺人太甚。他们不买也罢。 贾氏气呼呼的带着儿子走出店铺,等那位帮忙翻译的公子,也走了出来后,对他说道:“我们再去别的铺子里瞧瞧,兴许还有……”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