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管怎样,之前放出了水牛,把小姑撞伤了的,正是杏丫儿的家人们。别说是顾家的人们买到了粮食,也存了点银两,是不必跟罗家人们做买卖的。 就算顾家的人们缺银两,也不会缺这一两银两,还是罗家的人们给的一两银子。 在几天之前,她和小姑一起做洗发水,被婆婆瞧见了,也过来帮忙。但是却被小姑拉到一旁坐着了。 婆婆夸赞她们两姑嫂,说她们都很勤劳,且都还聪明。在最近这段时间,她们所赚来的银两,都够家里人用几年了。 她还跟婆婆开玩笑,说是这些钱可不能用,得留着,以后好给小姑办嫁妆呢。 婆婆非但没责怪她,反而还认同了这个观点。 “杏儿,你说的是。你们挣来的银两,是得好好儿存着,留着好给盈儿办嫁妆。要不,嫁妆不够丰厚的话,我和你爹都会觉着过意不去。” “二嫂,你这话可就说的不对了。”小姑羞得伸手捂着脸,说道: “像我这么会赚钱,厨艺也不错的女子,能愿意嫁给人家,都算是我看得起人家了。凭什么还要在意,拥有多少嫁妆?” 她和婆婆相互交换眼色,都是心里明白的,却又不好当着小姑的面说出来。 一个女儿家,在接受了男方给的聘礼之后,当然要带着丰厚的嫁妆嫁过去。这不是面子的问题,而是要留一些钱,未来过日子用的。 这个理儿,是祝氏在嫁人之前,祝母对她说过的。 她就记住了。 但是在小姑的面前,是无论如何也不好言说的。 今儿个只听到小姑说到了,愿意和仇人做交易这事,祝氏立马劝道: “那可不成!先还别说,杏丫儿是罗家的人,不管才只有多大点,也是咱们的仇家的家人。在村子里住着的乡亲们,谁不知道,罗家的人们在这段日子里,是如何伤害咱们的?” 两家人之间,在短暂的几个月之内,不知都因为医药费,和一些其他的事,闹过多少矛盾了。 矛盾有多深,不只是他们两家人自己心里明白,村子里的其他的乡亲们,也都看得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能离罗家人远点就远点,还做个什么买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