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顾盈盈和徐馨兰都答应了。 “好的,徐伯母。” “娘,我早就想知道,与秀姨和颜知府有关的事了。您快说吧,可别再卖关子了。”徐馨兰催促道。 周氏无奈地叹了口气,道:“要说,我那好姐妹还真是太善良了。她自幼就知道,她与跟我们同村的颜绍有婚约。可是颜绍在他不到六岁的那年,就失去了父亲,只能与他母亲相依为命。谁都知晓,他们孤儿寡母的,过得很是凄苦……” 在那种情形下,好多人就去跟刘巧秀的父母提议,说是反正颜绍家都是那样的情况了,养活他们自己都难,还把巧秀嫁过去做什么? 不如找颜绍的母亲过来,也得带上两边的族长,好让他们作证,就把巧秀和颜绍的婚约给解除了。 趁早跟颜家的两母子划清界线,免得以后为他们受累。 刘巧秀的父亲摇了摇头,“这种无情的事,我们刘家的人,可做不出来。” 刘巧秀的母亲急得掉泪,却也没说,愿意接受这个提议,帮女儿去退了和颜绍的亲事。 不过他们两位长辈,都问了刘巧秀自己的想法,哪怕她那时也是个孩童。他们问她: “巧秀,你自个儿想想,这门亲事,要不要我们帮你退了?” 刘巧秀想都没想,就摆手了,“爹,娘,我不做绝情之人。不管颜绍的家里有多穷,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我都会跟着他。” 一个孩童说过的话,长辈们听了,只是觉得这孩儿重情义,却也没夸赞刘巧秀什么。 不过他们都知道,这孩儿能说到的,就一定能做到。不管怎样,孩儿是他们两夫妻教养的,是个怎样的人,他们都是心里清楚的。 周氏在提到这事时,也是跟顾盈盈她们这么说的: “我那时也相信,我的好姐妹巧秀做出的承诺,就一定会实现。后来,等我们都长大了,我也见到她实现了诺言,还没嫁到颜家,就在帮颜绍他们了。她和她父母一起凑了些银两,拿给颜绍,资助他科考,而她,则亲自去帮颜绍,照顾他病弱的母亲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