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们缺的不是手艺,缺的是销路。 蔡大娘会这样做,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上次杨文英不肯回家,杨文妮决定让蔡大娘帮她演一出戏,到时候,让这家裁缝店名正言顺的成为杨文英的。 杨文英的不就是蔡家的吗,蔡大娘当然乐意。 想想用不了两个月,裁缝店就真正归蔡家所有,别说是演一出戏,就是演八出蔡大娘也愿意。 杨文妮拿到棒槌边的样品,她自己要先整理一番,然后再找高逸帮忙设计一本这个系列的图册。 至于她对杨老太太的承诺, 已经兑现了,杨文妮回来后第一时间先给了杨老太太一千二百块钱, 估计老二杨文礼的房子马上就要开始动工了。 在高逸回来之前,她先去了村委会,找到村长和村支书,把自己建厂的大体规划和他们商量一下。 郭厂长和秦书记正愁着怎么加快仰山村的经济建设,让村民摆脱贫困奔小康,杨文妮这一来,真是帮他们解决了大问题了。 要是村里有了厂子,自然就需要劳动力,村民多了一份收入,自然很快就能摆脱贫困。 这事儿郭村长最清楚啊,他家的那位不是一直跟着杨文妮绣挣钱吗,别说,郭婶子绣了两个月的,比他这个村长的工资都拿的多。 杨文妮要在仰山村建厂子,村里必须要大力支持啊! 有国家的鼓励政策,现在办厂不难,只要注册个企业,租个地就可以办起来了。 秦书记当天就跑到镇上去找镇长走审批手续,规划厂房占地。 所选地必须符合有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本地城镇总体规划,拟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当地产业政策。该有的手续都得有。 镇长更加支持,甚至连贷款的手续让杨文妮过去一起办了,等审批手续走完,地方批下来,贷款下来立马就可以开工了。 其实不用贷款下来就可以先开工,杨文妮成功交货的那两个订单尾款已经全部结给她了,抛去所有的费用,她手里还剩下五万多,租地建厂房的钱差不多就够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