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并不是一时起意-《八零外贸女厂长》


    第(3/3)页

    普通的绣厂也少不了一些基础的设备,有了机器,绣的效率会更高,价钱上也更有竞争优势。

    可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资金!

    五月初,秦书记连着跑了两趟杨文妮家,通知她去县里开学习交流大会。

    秦书记对自己当初做出的英明决定非常满意,他果然没看错人。

    杨文妮家不但有了拖拉机,还有了大摩托,如今又带领村里的妇女们开始搞刺绣赚钱,连郭村长的媳妇都跟着她搞刺绣去了,就这号召力,县里的学习交流大会,非她莫属了。

    秦书记看着杨文妮,就感觉他们仰山村离脱贫不远了,连镇长都说,以后要靠仰山村带动镇里的经济发展。

    各村的代表统一在镇上集合,一共十七个人,由镇里雇车一起去县城。

    相邻的村有认识的便相互攀谈起来。

    这个年代的人都热情,大家自发的轮流介绍自己,先相互认识一下,等到了县城他们不能走散了,一起去的还要一起回来。

    轮到杨文妮的时候,她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这么出名了,其他村的代表们都知道她正带领村里的妇女们走向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发家致富,太夸张了,杨文妮接的这两单生意,顶多在短期内改善了一下村里妇女们的伙食而已。

    除非她和星海市工艺品公司一样,有自己固定的大客户,能长期供货,她还要有自己的工厂,让村里的妇女们都有固定的收入,那才有可能会走向发家致富。

    此时,一个胖胖的男子,冲她挥了挥手手:“杨文妮,你不认识我了,我是柳溪村的孙庆啊,跟你是一个高中的,我是二班的,我跟张博钧是发小。”

    原主的记忆里当然有印象,张博钧的发小她能不认识吗,只是眼前这人跟记忆中不太一样,那时候他好像没这么胖。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