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们名字有点陌生,但是那一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便出自宋之问。 沈,宋同期还有一个不太受重视的民间诗人,他在登幽州台时写下了千古绝唱。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他就是著名诗人陈子昂,这时候已经是初盛唐之交。 扬州有个诗人名叫张若虚,写下了《春江花月夜》这样的名篇,流传千古。 类似的诗风呢还有刘希夷。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正是在这些人的共同努力,诗歌题材摆脱了宫廷唱和。 又进一步呢发展了歌行体以及创造并且完成了律诗。 一切都在为盛唐气象的出现筹备妥当。 盛唐大体从玄宗开元,到岱宗大厉年前约五十多年。 这个时候多精彩,张九龄为相,取四方贤士,诗歌彻底打破之前,由宫廷文人主持的局面四散天下的,各地才子登上了诗坛。 《河岳英灵集》中说“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志办取,风骚两挟。” 给你们细数一下,一派是山水诗人,有被称为诗佛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还被同时代的人称为师匠,另一位代表诗人呢孟浩然,人们评价他是“天下称其敬畏美。” 除此之外还有写下了“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常建等人。 另一派啊就是边塞诗人,他们都是自负豪侠型的人。 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七绝圣手王昌龄。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高适。 还有岑参,王之涣,王翰,崔颢,他们每个人,个个都有拿得出手的千古名篇。 当然盛唐的这整个古代都不得不提的两个鼎峰也在这个时代出现李白和杜甫。 一个是浪漫死去的谪仙人,另一个是忧国忧民的杜拾遗。 一个诗仙,一个诗圣,交相辉映,可以看到李白杜甫,都是在继承初唐乃至学习同期诗人的基础上,经过了千锤百炼,以至于炉火纯青。 现在回头看整个盛唐的出现,过于迅猛,甚至是过早的到达了顶峰。 以至于一场安史之乱的浩劫之后,整个诗坛也逐渐衰落。 中唐,大厉到文宗太约70年时间,首先登场的是大历诗人,他们基本处于从盛唐向着中唐的过度群体。 安史之乱以后,衰败情绪也影响了他们的创作,已经不太有盛唐那种昂扬的自信,逐渐变得内敛,代表呢有大历十才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