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废后-《海上升明帝》
            
            
            
                
    第(2/3)页
    父子俩一前一后离开,都很沉默着。
    朱弘甲虽年轻,但也已经加冠成人,现在是十四岁了,他很清楚为何皇后如此憎恶他。
    他现在也不再是一个人,父皇给他设立了东宫官属,除了兼职东宫职的大臣们只是偶尔来指导,东宫里也陆续有了一些全职属官,虽然年轻,品级低些,但他们对太子是全心力意的。
    很多事情他没想到,他们会提醒他教导他。
    就如太子洗马董志宁告诉他的,从皇帝临轩册封他为皇太子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再是单纯的自己了,他是重生的大明王朝的储君,他是大明的未来。
    他不能辜负皇帝的期待,更不能辜负天下所有人的期待,他只能挑起这担子,并做到最好。
    所以皇后再不高兴,也不能跟皇帝说什么不当太子这种话。
    太子没有让的。
    既然选择了你,你就得做好,甚至得争,谁敢来夺,就要反击。
    现在九皇子还小,张皇后的不满,大家也还能忍受,但也会有个期限,如果张皇后自己不能明白过来,并正确对待太子,那么东宫不会一直容忍张皇后的,早晚要启动废后的程序。
    朱弘甲明白这些,不是完全明白,但不妨碍他能听懂,只是他一时也还无法接受这些。
    一边是亲情,一边是权力,是东宫官员们的要求和教导。
    他想做一个优秀的太子,这样才不辜负父皇的期待。
    其实他也还那么年轻,只是在关外六年,让他变的更加坚韧了。
    朱以海把儿子手牵起,拉着他并肩走在殿外雪地里,白雪茫茫,今冬雪大天寒,明年虫害会少。
    寒冷的冬天对百姓来说,是他们既期盼的,又是难熬的,可只有熬过这寒冷的冬天,明年才会春雨多,病虫少,才会有丰收。
    “走吧,去张巡抚府上做客,朕给你安排了个亲事,张苍水的女儿,那位报纸上诗赋、、剧本三绝的才女,你去看看。”
    出了宫,朱以海与太子去了东城张煌言的府上。
    张煌言也早就在门口等候,一看到金吾开路,羽林侍卫,还有内四卫的近卫护从,便立马让人大开中门。
    钱肃乐、董志宁,还有杨赵等张家的姻亲也都来了。
    今天的家宴还是很隆重的,请的是宁波的厨子,准备的菜也是海鲜为主。
    大厨手艺不错,鲜咸合一,有蒸有烤有炖,鲜嫩软滑、原汁原味,色泽浓郁。
    菜不是很多,但每道都很精致,色香味俱全。
    如腐皮包黄鱼、苔菜小方烤、雪菜炒鲜笋,以及酒酿圆、蟹粉小笼包等。
    虽然宁波菜里的一个特色的臭,这次没用,他们的臭苋菜杆没上,但还是非常显本领的。
    配上几壶绍兴黄酒,这饭吃的挺高兴。
    大过年的,朱以海也喝了两杯黄酒,脸上满是笑容,刚才在宫里的不快都隐藏心底。
    饭后,还给几家的孩子发了红包。
    红包里装着金银铜钱,还是铸币局特制的‘压岁钱币’,得到压岁赏钱的孩子们都十分高兴的给皇帝磕头,太子也给比自己小的几家孩子发了压岁钱,宴席上表现的都还挺不错。
    孩子们拜完年后,张煌言妻子董夫人便也领着一群女卷和姑娘们过来拜见皇帝和太子。
    张煌言和钱肃乐两连襟在旁边替皇帝介绍着。
    潇湘居士张景徽出来时,张煌言还有些紧张,不过张姑娘倒是落落大方,十分有礼,并不害羞。
    朱以海甚至还请她做了首庆贺新年的诗,她也是信手拈来,还十分上乘。她甚至还请太子也做一首,结果朱弘甲在关外六年放牛牧马耽误了读书,回来一年辛苦补课,但也落下不少,想了许久勉强做了首,也顶多就是初学者水平,能够对仗押韵,平仄相间都是非常不易了。
    张景徽笑着当场修改了几处,居然让这首诗更加工整了。
    “太子殿下这首诗虽不够工整,但立意很高,且极有筋骨。”她还给了个不错的评价。
    张景徽落落大方,太子倒有些害羞了,聊了几句后,张景徽便与母亲姐妹等告退了。
    “怎么样,看你眼神,挺满意张巡抚的千金。”
    太子有几份少年郎情窦初开的腼腆,“父皇,张姑娘很优秀。”
    “怎么,患得患失起来?是怕她不愿意?父皇倒觉得她刚才对你也挺满意的,虽然你诗做的不如她,但这没什么关系,诗词不过小道。”
    张煌言借故有事出去了会,好久才回来。
    朱以海知道肯定是去见夫人和女儿,问她们的意思了。
    看他满脸通红,一脸笑意的模样,朱以海知道,这事估计能成。
    “陛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