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随着欧洲瘟疫横行,一批批之前不愿意移民大明的学者,为了逃避瘟疫,选择移民来大明。 德法诸国不愿意放弃,却遭到大明军舰炮轰。 最终经过谈判,大明支援欧联体一批特效药,以及一些经济支持,诸国才同意放人。 他们被安置在新加坡附近的雕门岛上。 妥善治疗后,才被运回内地,各个部门筛选后,把他们安置在各个科研院,三年观察期,通过观察则可入籍。 若无法通过观察期,基本就会被秘密处决。 大明像个容器,各国人才,大明都如水般吸入,入籍就能同化,如果无法通过入籍,那么就证明这个人是坏分子。 皇帝之前心思诡谲,总防着其他人种。 但近几年,都习惯了,定居西域的大老黑,给皇帝上了生动的一课,在维护传统文化上,他们是真用命啊。 这些黑人,主要来源于奴隶,立下功勋后入了明籍,成为明人。 多定居在西域、青海、宁夏、蒙古、三缅等边疆省,总人口在120万左右,民间应该还有一些黑女做大户人家的妾室,黑肤人口在200万左右。 但这些人,诡异地成为大明死忠。 新文化运动他们极力反对;毛笔与钢笔之争上,他们极力维护毛笔;捧老皇帝上神坛时,竟有上百個黑人自杀,请求皇帝不要退位。 老皇帝刚开始是懵逼的,刘健跟老皇帝说,大明如今容纳各族,各族百姓真正拥护的人是您。 因为您真的平等对待各族,各族百姓认为,在大明能获得平等公平的工作机会,都是您的缘故呀,所以担心您退位后,他们的利益无法保证。 还真别说,朱祁钰在这一点上,真是有信用。 说是允许夷人入籍,只要入了明籍,就一视同仁。 甚至,他每年都会下圣旨,声称天下明人一律平等,不分肤色。 这可不是说说的。 奴隶转为明籍的大老黑,在民间是真心能感受到皇帝说的平等,起码诉讼是平等的,他们只要敢打官司,皇帝就给他们做主。 景泰五十四年,民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退婚案,就是一个三代黑人,被女方骗婚,女方收了彩礼,却不予退还,这件事闹得非常大,最后上升到了肤色问题。 皇帝直接下了圣旨,重责民间歧视风气,畅言明人一律平等,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更没有肤色之分,只要是明人,就是一样的平等! 从那之后,每年皇帝每次讲话都会说平等两个字。 白人受到的歧视,比黑人少。 大明境内的白人很多,若男女都算在一起,超过八千万,女子占比在七千五百万左右。 混血的就更多了,混血已经第三代了,长相更加趋向于明人了。 景泰三十年前,民间是很歧视混血儿的。 随着皇帝纳了六个混血妃子,接连诞下龙子龙女,民间这种声音才逐渐变小。 不止皇帝纳,所有皇子都纳了。 以景泰三十年划分,之后民间歧视的声音越来越少。 到了景泰六十年,诡异的出现了,三代混血后,竟变得特别好看,不知是民间审美改变了,还是接受了混血儿。 民间声音转变,和朝廷政策息息相关。 因为很多白女,被皇帝硬塞给朝中群臣,逼着他们生混血儿,别人家孩子你们不心疼,你们自己儿女难道也愿意被人辱骂吗? 所以,混血儿的风评正在变好。 只要有心人,就会知道,最支持混血的就是皇帝,所以,这些混血儿是最支持皇帝的。 可不止就明白混血,也有黑白混血,明黑混血的。 大明发展五十多年,已经出现了三代混血,血统已经不太看得出来了。 不止肤色混血呢。 国内也在不停混血。 皇帝纳了各个民族的女子,都诞下了皇子,这就促成了各个民族的大融合。 像那些占领区,说是赶尽杀绝了,那可能吗? 肯定有很多人存活下来的。 他们不也得跟明人混血嘛,混着混着就变成了明人。 尤其交通工具变得愈发便捷,务工潮一波跟着一波,再一次促进了区域混血。 这就会使得明人,牢不可分。 打个比方说,广西女子嫁给了浙江男子,生的孩子是广西人,还是浙江人? 交州女子嫁给了乌斯贜男子,是交州人还是乌斯贜人? 都是明人了,再分不出你我他。 只有彼此通婚,几代之后,才能彻底变成一家人。 所以皇帝一直在支持融合。 国内融合,国外也要融合。 对于欧罗巴有才能的人,皇帝是支持大规模吸纳,只要进来了,大明就能同化掉。 这些年,大明引进的大批科学人才,如今有第二代、第三代了,再过两代,他们还会记得自己的母国吗? 不会了,都只会记得自己的国家是大明。 只要大明做好一视同仁,那么就能顺利同化掉外国人。 就像洪武朝,同化掉色目人是一样的。 这次四大工程,和叶尼塞河、疏勒河引水工程需要的奴隶,都由奥斯曼帝国提供。 这个提供,可不是人家主动送来的,而是明军抓来的。 在海上挑个小岛清理出来,把奴隶先运过去隔离,等瘟疫过去,再运回国内。 景泰六十三年,大明第一部电话,研发成功。 第一次通话,是在养心殿和内阁的通话,接电话的是刘健,他清晰听到了老皇帝的声音。 刘健激动得难以附加,一连打了十几次,把老皇帝烦坏了,最后把电话线拔了,才彻底清净了。 大明第一部电话,于景泰六十三年六月安装成功。 从宫中到各个府衙的电话。 根据送话器,老皇帝说出麦克风的构想,他说大学学生人满为患,老师却很稀缺,一个老师要带二百个以上的同学,同学听课效果不好,能否利用送话器,研制出麦克风? 没过多久,第一台麦克风诞生。 景泰六十三年,皇帝提出举办最强大脑。 邀请全国智力高手,齐聚宫中文楼,来一场脑力巅峰对决,并全程图文直播。 文楼在宫中,朝臣觉得在宫中不安全。 去上林苑,在体育场里多好啊。 上林苑体育馆可是皇帝私人体育馆,皇家的球队,都在里面集训,偶尔也对外开放,但门票价格很贵的。 时间定在八月,先进行海选,由选手带项目参加初赛。 第二轮是PK对抗赛。 第三轮则由节目组邀请各个赛道大魔王,进行终极挑战,最终赢得脑王奖杯。 看完项目流程,内阁表示很无语,老皇帝是越老越爱玩。 反正钱都是老皇帝出。 老皇帝肯定是第一嘉宾,朝中官员谁有时间谁来参加,还得邀请几位民间精英当飞行嘉宾。 这年头还没有综艺这个概念。 因为这纯粹是老皇帝给自己找乐子,为了自己开心。 太子在见识到老爹的家底儿后,绝口不提省钱的事了,由着老头胡闹去吧。 朱佑榷和朱佑槿亲自主持,他俩要去继藩了,得好好堂前尽孝。 至于屋后啥样,老皇帝也看不着。 大明报刊登,最强大脑的信息,要求民间脑力达人踊跃报名,开始进行海选。 朱佑榷和朱佑槿一南一北,开始去海选。 主要海选对象,是贵族学校。 贵族学校里的学生,全是脑力达人,他们本来就参加各种大赛,这次皇帝举办的最强大脑,就是让各种智力竞赛,在民间流行起来。 到了八月,上林苑体育馆。 嘉宾席一共九个座位,老皇帝坐在中间,今日穿着常服,短裤、半截袖衬衫。 就这身打扮,王守仁磨叽他一路。 哪有皇帝穿这么随便的! 要不是群臣死死拦着您,您是不是把头发也剃了? 你一个皇帝,露腿好吗? 谢迁见到皇帝的时候都傻了,您把在养心殿穿的那身,拿到上林苑穿?您还要不要点形象了?大明还要不要形象了? 太子本以为是露脸的大好事,结果看到他爹这身行头,他扭头就想走。 连一向不着调的太孙穿得都十分正式。 这老头,穿着拖鞋、大裤衩、衬衫,这都什么神仙搭配啊。 “陛下呀,咱去换一身吧。”谢迁虽没穿朝服,但也穿着马面裙,十分正式。 “不换,太热。” 朱祁钰让下面抓紧开始,他坐在九座中间,高于其他八个座三个台阶。 “臣给您打扇子。”谢迁都想扭头就走,真的,丢不起这个人。 “用不着,抓紧开始。” 谢迁给朱佑榶使眼色,你快说说你爷爷吧。 朱佑榶也觉得丢人,这老头是越老越不在乎,年轻时候他不这样啊。 “爷爷,要不您穿景泰装行不?”朱佑榶问。 朱祁钰不吭声。 朱佑榶明显感受到老爷子心情在变差,苦笑道:“爷爷,孙儿是担心您着凉。” “你不气朕,朕就不会着凉。” 朱祁钰道:“谁要是再啰嗦,就滚出去。” 朱佑榶扭头给谢迁一张苦瓜脸,谢迁小声嘀咕道:“皇族的颜面,都被陛下给搞没了。” 节目邀请民间精英,比如企业家、舞台剧演员、相声大师、畅销作家等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参加活动。 朝觐的礼节也是能减则减。 只是民间精英看到老皇帝,一个个都懵了,仿佛神的形象正在崩溃。 选手进来,也是懵逼的。 这是我们最崇敬的皇帝?咋穿成这样? “都平身。” 老皇帝却不太在乎:“今日是比赛,不看那些繁文缛节,只看尔等脑力强弱、能力强弱。” 第一个项目,魔方找茬墙。 由5000个魔方组成,从中间分割成两块,左右各2500个,并且它们的图案完全一致! 这堵这样长6米、高3米的墙,远处看去就像是花屏的电视机,45000个小色块密密麻麻地堆叠在一起。 而选手要挑战的项目是:由任意嘉宾上台,在右边的墙上随机挑选一个魔方,让它九个空格中的一个变换掉颜色。也就是说,选手要找出1/45000的不同。 朱佑榷对自己挑选的选手,十分有信心。 他带来79位选手,优中选优,个个都是人中龙凤,经过一轮比拼,进入第二轮的只有30位。 项目内容说完,朱见淇小声问谢迁:“您能做到吗?” 谢迁善于记忆,也是记忆大师。 刘健谋,李东阳断,谢迁于其间,不激不随,辅成盛治。 “微臣不擅长这个。”今日王恕、王鏊、刘健公务繁忙,李东阳督抚东北,内阁里就他比较闲。 “刘公,您呢?”朱见淇又问刘大夏。 刘大夏还在生闷气,皇帝穿成这样,天威何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