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九鼎视线扫过朝堂上的众臣。 他能信得过的,且有能力的,年事已高,根本没办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奔赴北境,还能够保证有余力和忽尔汗进行谈判。 年轻有能力还能信得过的,整个朝堂细数下来,竟无……不对! 李九鼎的视线定格在林羽身上一瞬便挪开了。 不行不行。 绝不能让林羽前去冒险! “陛下!” 这时,一道年轻的身影自朝臣队尾站了出来。 李九鼎眯着眼看去,认出对方是写过《轻赋论》的才子袁中道。 如今大常地方的轻赋官策,有许多就是借鉴了此人当时的赋论,只可惜此人后来投靠了景王门下,他有心提拔却担心养虎为患。 再加上此人崭露头角后,逐渐显现出心术不正,早已泯灭了初衷,他便放之任之,等着哪日犯错打发出京城。 没想到在景王已死的危难时刻,此人竟能站出来。 “袁爱卿想代表我大常前去与忽尔汗谈判?” 就在李九鼎以为自己看走眼之际,不料,袁中道摇了摇头,看向前方。 “微臣只是认为,此事非廪丰侯,哦不,非镇国公不可!” 李九鼎咽下想骂人的话,心道:我果然还是没看走眼。 “为何非镇国公不可?” 袁中道一一阐述了年事已高的老臣不适合前去,以防误事。 寻常年轻的朝臣,要么官位不够要么无法自保。 “唯有镇国公,他的名声显赫,不亚于景王殿下,他代表景王殿下前去,定会让忽尔汗满意,认为是大常重视,再加上镇国公的封号,是以立军功得来的,并且镇国公从益州奔赴京城只用了不到半个月,而从京城到北境,骑行前去,于他来讲,应该只用七日左右,时间上足够。” 不得不说,袁中道的分析头头是道,令人信服。 除了。 李九鼎不想让林羽前去冒险以外,满朝文武百官,林羽确实是最佳前去谈判的人选了! 就在李九鼎还在迟疑时。 林羽主动站了出来。 “陛下!臣愿意前去漠北!” “镇国公,你可知此去不光危险,若是谈判不成,那两万百姓和你将会有怎样的下场吗?” 林羽当然知道。 所以,他非去不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