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谁还不是主子身边的大红人了。 嘿。 - 从京城快马加鞭到蒙州需要五日,到辽州则需再加三日。 宇文邕和熊伯安的项上人头尚未到两王手中,他们已然得到消息。 两王在京中安排了眼线,朝廷在两州当然也有探子。 周明帝得到消息,两王早就暗中开始准备,就等着兴兵理由到了。 不管是内忧还是外敌,打仗受苦的是将士们和百姓。 就算两王兴不起多大风浪,周明帝也不能放任这仗打太久。 今日叫太子与高国舅过来就是商议此事。 周明帝刚起了个头,太子就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父皇放心,大周的将士们是为外敌而备,更不能让百姓因内乱受苦难,这仗打不起来。” 周明帝看向高国舅。 高国舅摇了摇头,表示他也不知道太子有何计划。 他猜测:“殿下的后招莫不是那韩忠顺?” 太子:“韩忠顺确是可造之材,但此次用不着他。” “那殿下拉拢此人是?” “孤拉拢他,是不想看他领将之才被埋没,更不想看到我大周的将士们因熊伯安一人偏见枉死。” 高国舅叹道:“确实,活活冻死或饿死未免太过凄凉,也显得我朝廷无能。” 将士们要死也应该死在战场上。 “等两州传来起兵消息,届时需要舅父带兵跑一趟。” 太子让高国舅做好心理准备:“只怕要白跑,果真如此,舅父不要失望才好。” 高国舅笑道:“这些年天下太平,臣这个武将也没有用武之地,光享福了。” “白跑一趟确实有些遗憾,不过比起百姓安稳,臣的遗憾算什么。” 周明帝看过来。 “朕看你说此话是故意让朕难受,你以身涉险,在外奔波两月才回来多久?如此还说享福,那朕呢?” 高国舅错愕:“皇上怎可如此想,您几十年如一日高坐庙堂绝非易事……” 这一幕过于熟悉。 秦靳玄端起茶,默不作声听两人一来一回辩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