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康居境内,另一处战场。 王炎是魏军麾下精锐,今年二十四岁,从军已六年。 他经历过开国前的战事,打过鲜卑,从草原征战回来便驻扎西域,轮值去过乌孙,一步步成为老卒。 锵啷! 刀光闪逝。 王炎面色沉狠,出刀留三分力,是老卒的经验,接下来变招更快。 果然,第一刀被对方架住,但王炎旋即挥刀横劈。 这一刀是顺势发力,刀势斜向前推,速度迅快。 对面的康居兵,只来得及稍稍侧头,颈部便被砍掉半边,须臾毙命。 王炎一夹马腹,冲向下一个对手。 纷乱的战场上,他身畔是两个同伴。 大魏内部,以七人为一个骑军小队,又以三人为一组。 每两个小组,有一人处在中间偏后的位置,随行跟进。 其接敌量最少,主要负责接应同伴。 一旦有同伴不支或受伤,立即就可以和随行的人交换位置。 大魏的仗越打越精明,也越打越奢侈。每两个小组中有一人专门负责接应随行,让大魏如今的战事,自身伤亡率持续降低。 这种经典的突击阵型,后世常见。 从最初的七人组,逐步精简到三人为一个战斗单位。 当然,冷兵器时代要有些变化。 所以每两个小队,互为配合。另有一人策骑在后,对内进行支援。 魏军和康居兵正在一座军塞的街道上,进行巷战。 也不知交锋厮杀了多久,王炎突然感觉压力一轻。 他们已杀穿了敌军阵列。 周边有敌军开始逃散。 而出现逃兵,往往意味着一方即将锁定胜局。 王炎啐道:“康居人交战不足半个时辰,就有逃散的,怂兵。” 声音里充满了骄傲,那是身为老卒,一次次获胜带来的骄傲。 “别吹了,伤的怎么样?” 王炎身周,队伍里的同伴多多少少都有些伤,但没有减员。 大魏国运攀升,兵员的素质,经验,装备,军阵的变化都在提高。 势均力敌的对手少了,伤亡就少。 王炎继续吹嘘:“康居尽是些卵蛋子,跟我大魏打,找死吧。我没事。” 同伴看他伤的有些重,凑上来掀开他的甲胄看了眼。 甲胄里还有一层内甲,宛如给人披了一层厚皮,跟防弹衣似的。 王炎被对手斜向沿着甲胄缝隙,刺进去一刀,要是没有这层皮甲,铁定挂了。 但有了内甲就是轻伤。 “快看。” “康居将领和马将军对上了!” “战前在城头对我们邀战那个,马将军卯着劲要破了这军塞,进来弄他!” 前方的战场上,狮盔兽带,纵骑持枪的马超,正在迎战数日前,从康居国主所在处,赶到南部前线来的左卫将军哈赫湾·勃兹。 其身高体壮,使一支战锤般的巨矛,目若铜铃。 他在马超带领魏军来袭时,就在塞城的城头,大喝表示要击溃魏军。 此时马超率众杀进来。 哈赫湾·勃兹手中巨矛,以横扫千军式,蓦然攻出。 当! 马超回枪抽在对方的矛锋上。 金铁交鸣,勃兹手一抖,巨矛险些脱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