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泰山主峰玉皇顶,又称太平顶,天柱峰。 曹操登上山顶的一刻,纵目四顾。 山巅是一座平台,中间搭建了祭坛,即世人所说古登封台,祭祀天帝之所。 祭坛中间放着一张原木长案,铺黑红两色的绸锦,上放礼器若干。 中间是一卷金简玉书。 祭坛应北的地面上,放着一口青铜大鼎。 那鼎折沿方唇,深腹圆底,鼎壁有六组兽面纹,以云雷纹为辅。 这是当初曹操让道尊等人,从商王墓取回来的商王鼎。 【曾有商王以国运入鼎,死后带鼎入墓,以鼎聚敛灵韵,妄图复生… 此鼎不仅能照见神魂本相,且内蕴天地自然之音,国之大祭时,敲击鼎壁,可催发天象,映合天地气运】 【商王鼎,古之礼器,国之重宝,序列:32】 曹操眼前,再次出现关于商王鼎的词条。 【此鼎与神州地脉之气相连,鼎落处,便有地脉灵韵聚集】 随着封禅大祭开始,以往那鼎内弥漫的混沌,已尽数化为紫气,在鼎内起落。 山风吹来,曹操的龙袍拂动。 他迈步往祭坛走去。 而在他登上山顶后,典韦,荀彧,郭嘉,郑玄,水镜等人,作为陪祭,从山腰依次跟上,快步往山顶走来。 曹操走上祭坛,回首看去,下方万军渺小如尘埃,山河大地,尽收眼底。 更远处,黄河如一条锦带,蜿蜒奔腾。 荀彧等人依次从山腰上来,分立祭坛周围。 山下。 曹昂为首,带领宗室众人,也登上了梁父山,准备进行禅地大典。 梁父山是泰山脚下的一座小山,封禅中的‘禅地’之礼,便在此举行。 曹操回身从祭坛上,拿起镶有金角的玉书。 其上篆刻着封禅的祭文。 在这里诵读祭文,有祭告天地,与天直接沟通的意思。 “自天地初开,玄黄以降。肇始轩辕,泱泱神州,万里山河。 朕得天命以称帝……今,朕临泰山,昭告天地皇祗,立国为魏。朕为皇帝,掌山川河流,定天下之兴衰。” 曹操的声音,在群峰间扩散,气势磅礴。 “朕征战天下,纳草原万里,为我魏土。今昭告十方,以定国之疆界,增国之气运,壮我山河!” 此时荀彧,典韦,张辽,郭嘉等几个文武,来到那商王鼎前,以手轻敲鼎壁的四个方向。 轰隆! 鼎下的雷云纹闪烁,发出的声音,如洪钟大吕。 鼎中气运沸腾。 天上有一道雷霆,猝然劈落。 闪电落在鼎内,又通过大鼎,传导到泰山地下。 荀彧等人很惊异的发现,雷电在祭坛上攒动,竟然形成了天然阵纹,烙印大地,数次闪烁。 那大鼎承受雷击后,变得通透如翡翠神玉。 祭坛上雷电交织的阵纹,一次次明灭。 一道接一道的闪电落下。 从下方看,泰山之巅仿佛与天相接,在进行天地重铸,耀眼之极。 那鼎内,忽有一只玄鸟从气运中升腾飞出,彷如新生,要破空而去。 但鼎内的紫气里,旋即游曳出一条真龙,张口吞掉了玄鸟,吸收其气运。 玄鸟宛如商王朝的最后一丝气运残留,真龙则是大魏的国运,有着承袭古之王朝气运的寓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