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蔡邕熟读史书,早年便曾写过多首诗词,感慨北部边患,祸害无穷。 游牧部族扰袭边关,民不聊生,忧国忧民。 眼下大魏击溃鲜卑,蔡邕知道后,激动的好几天没睡好,私下里跟自家闺女文姬嘀咕: “陛下不叫我岳翁就不叫吧。我想开了,他此番立下千秋之功,我觉得还是和他称兄道弟更亲近,说不得还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文姬俏脸一红,想起夫妻私话时,曹操老让她叫一些没羞没臊的称呼。 虞文也和蔡邕一起来接,却是提前来问商事相关。 草原纳入汉土,意味着北部通商的新机会。 边税将对应缩减,变成内部贸易。 若能把大量北地的物产,贩到江南,利润不小。 不但是虞氏,和曹魏较亲近的士族,大多闻风而动,在曹魏占据草原的消息传来后,齐聚邺城。 想拉动经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起到带头作用,曹操是赞同的。 十二月中。 他回到邺城。 大魏跟着迎来了开国后的首次大庆,没有了北部边患,许多事都到了做出调整的时候。 曹操下令调整税赋,商税,粮税等一系列变更,以减轻民赋。 家里也是喜气洋洋。 晚上的内宅,自然少不了,王‘妟’,一日一夜,属实忙碌。 凌晨。 曹操身心放空后,十分舒畅的晃荡着脚步,来到内宫的静室。 室内点着香炉,青烟袅袅。 他在木台的软垫上坐下,取出一枚玉简,沉入神念,观察其中内容。 道尊进入昆仑墟的万神宫,曾拓印出一幅叫伏羲创龙图的内容,分开时给了曹操。 曹操回来后,多次观摩。 伏羲,又称太昊,是华夏五帝之首,被尊为人文始祖。 伏羲创龙图共有七幅画卷,内蕴神异,玄之又玄。 第一幅图卷,是一个头戴冠冕的古帝,也就是伏羲,盘坐在深暗的背景当中,周边微光闪烁,符号与咒纹的线条交织。 其额头发光,如大日当空,腹部对应的位置,则有神光温润如月。 而其体内,有一缕气机,经囟门冲腾离体,化为龙形。 第一幅图卷,像是总纲,在牵引天地日月之气,修行体内之龙。 其余六幅画面,则是在阐述龙的进阶变化,似乎对应着修行渐深后的不同境界。 第二幅图开始,体内的气机真龙,一步步进化。 每一幅图都不同。 道尊说对曹操有大用,指的是这创龙图,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对应帝王的修行方法。 而曹操研习了一段时间,进境一日千里,迅速就修行到第五幅创龙图。 这幅图上的龙,和他现在的帝王龙相,一模一样。 第六幅图卷,就是祖龙。 龙相从伏羲体内腾空,化出一条黑色真龙,气象无上。 伏羲创龙图的最后一幅,却是一团云雾,没有具体形象。 曹操再次观摩思忖:第六幅就是祖龙相,那最后一幅是什么? 他收起创龙图,闭目修行。 体内气运蒸腾,神魂化相。 已有九分近似祖龙的龙魂,盘绕在曹操身侧,吞吐接引天地之气。 一颗对应帝王命格的中天紫微星,如龙珠般,在龙的眉心旋动。 天地灵韵,人道气运,都在与曹操的龙魂交感。 一个时辰后,他收了修行,换上龙袍,往前殿走去。 清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