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灯晕跳动,让众人的面容,忽明忽暗。 “我们派出使节,去面见曹魏之主,没起到任何用处,平白送出许多东西。” “如今不过一月时间,他便下令,以我鲜卑人的头颅来悬赏各方。” 拓跋诘汾脸色阴郁: “魏人欺我鲜卑,不敢一战!” 大祭司嗓音沙哑:“我听说有几个部落,已悄悄聚集,一起放牧,且在扎营的区域,外放出游哨。” “他们在防备谁?” 曹操那道旨意,妙在能双向作用。 即便草原上的一些小部族,仍不敢直接针对鲜卑。 但曹操诏令杀鲜卑人的圣旨后,鲜卑却对其他部族生出了猜忌之心。 这是自身统治力减弱后,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猜忌。 在大魏随时可能兴兵的敏感时期,鲜卑不会容许草原上有任何动荡。 他们想铲除一些部落,杀鸡儆猴。 拓跋诘汾等人聚集,便是有主动兴兵,先拔掉几个部落,防止生变的打算。 “若此刻曹魏来攻,必有一些部落暗中串联,以我鲜卑为目标,攀附曹魏。” “晚动不如早动,先清除几个有异心的部落。” “如果我们先动,岂不正中魏人的奸计。” “但不动更为不利。” “难道什么也不做,坐等其他各部来反我们。” “贺赖,莫兴等几家部落,在我们上次聚兵时,就找借口,没参与南下。 这次大魏之主的诏令传过来,要杀我鲜卑人,有些部落蠢蠢欲动。 若曹魏来攻,莫兴,贺赖等部,必投附魏军,反我鲜卑。” “先除掉他们,免为后患。” 其他人商议的时候,阿伏于一直没开口。 当前不管进退,是不是先动手,皆利弊参半。 曹魏用的不是阴谋,而是阳谋。 对草原各部来说,藏在表面形势下的是利益。 人人都想取代鲜卑,成为草原新的主人。 与曹魏结盟,覆灭鲜卑,给他们提供了这个可能性。 阿伏于左右权衡亦无解决的办法。 “我们一退再退,曹魏步步紧逼,只有死战,才有活路!” 拓跋诘汾:“在草原上交锋,魏人若来,我鲜卑何惧?!” 八月末。 鲜卑本部兵马突袭了贺赖,莫兴两部,对其部落首领,斩首示众。 但莫兴,贺赖等部,并非毫无准备,有不少部众及时退走,随即叛出鲜卑,南下投魏,成为魏军的先驱。 到九月中,曹军边关的兵马,开始北进,杀入草原! Ps:求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