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程昱刚从北关回来。 跟他一起进来的竟是两个鲜卑人,标准的游牧部族打扮。 两人中,年长的一个比常人要高壮些,方脸高鼻,四十七八岁。 年轻的一个身形较瘦,大概四十左右。 两者头上扎着皮绳,用狼牙,珠玉做装饰,皮袍上也有类似的饰物。 把狩猎所得的猛兽牙齿,或眉心骨佩戴在身上,在草原上是宣示勇武,也是地位的象征。 当鲜卑派出军队,暗中接近河西以北,被马超,庞德击溃。 他们兵败的次日,便有一队使节,出现在北关,投递国书。 阿伏于,拓跋诘汾,大祭司等人,做了两手准备。 一边派出队伍,南下窥视河西,西域沿线。 同时还派出一支使节团,接到前军再次被击溃的消息,立即到北关求见。 进来的两人,就是鲜卑使节团的首领。 他们进来后,双双执礼跪拜,道: “我们是奉八大王部合议的命令,来为大魏皇帝您,献上牛羊,皮货和奴仆。” 作为出使的使节,两人通晓汉语。 “我鲜卑的八大部首,希望您能接受我们的献礼。” 两人是来请和的。 打不过就求和。 游牧部族历来都是畏强而欺弱。 他们强盛则南下侵略,疲弱就求和,选择归附。 因为草原的辽阔,历朝历代都难以尽数歼灭游牧部族。 所以神州鼎盛时,多数会接受他们的和谈朝贡。 “我们进献的女奴中,有八大王部的酋首之女,还有他们最宠爱的女人。” 鲜卑使节在表达他们的诚意。 他们的部首之女,宠爱的妻妾,可以用来宴客,也可以进献给更强大的人,表示崇敬,顺从。 “我们这次来,为您带来了数千匹牛羊。 王帐的部首们说,我们愿与大魏永结同好,奉行您的命令。” 曹操愿意见这支鲜卑使节,是有原因的。 讲和是不可能讲和的。 眼下的鲜卑,只是遭受重创,而不是毁灭性打击。 曹操如果不见他们,他们很可能继续北迁,和匈奴当年吃了败仗时一样。 到时曹操想继续攻克鲜卑,就要远征追到极北之地,消耗之大,不可控的因素之多,会让战况变得更复杂。 这支使节团,是来试探大魏态度的。 曹魏接受他们的朝贡,可以一定程度上稳住他们,为后续用兵争取时间。 曹操见鲜卑使节,是缓兵之计。 “鲜卑若诚心归附,为何不把战马献上来?” 曹操:“想归附,良马二十万匹,是朕的条件。” 鲜卑使节吓了一跳,二十万匹良马! 西汉最鼎盛时,中央马窖,有良马四十万匹。 曹操所说,二十万匹,足以把任何一个鼎盛势力,要成穷光蛋,吃饭都得煮草梗。 两个鲜卑使节不约而同的咽了口吐沫,脑袋伏低: “我们为您带来了最诚挚的礼物,以表达我们的诚意。” 遂有侍从,从外边抬进来一些金银器。 白玉仗、鎏金玉马、镶金的玉熏炉,做工精美的绿釉陶灯,金银等物若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