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生产力一下提升了七八倍。 有匠作拿过织好的布锦,递给曹操。 “这是蜀锦?” 蜀锦以色彩自然鲜艳,织工精巧著称。 其精美程度,有种巧夺天工的观感。 曹操心忖怪不得蜀锦能传续千年,在很长的一个时期,直接当钱用,具有购买力。 蜀锦分为经锦和纬锦两大类。 其中经锦工艺,是蜀锦独有的。 蜀地气候适宜,具备了蜀锦需要的桑蚕丝及草木植物染料,等等独有条件。 拿给曹操看的锦缎,不止于蜀锦一种。 有些是不远千里选送来的,也有的是现场织出来的。 其中最厚实的一种,质地要粗糙些,没有花式,很简单的麻布。 但很耐用,适合普通民众做衣料。 最纤薄精细的一种,薄到能透视对面。 隔着薄锦看对面,有种朦朦胧胧的美感。 曹操用手揉了揉薄锦,轻若无物。 这么轻柔的薄锦,又足够舒适……曹老板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现有粗麻,织布,精棉,蚕丝等材料,能织出不同品级,对应不同人群的布匹。” 匠作汇报说:“这半年,我们共制备出纺机一百七十一台,都是这种新式纺机,分别送往蜀地,杭、嘉、湖等纺织,手工相对发达的地区。 各地都有官办的布锦坊市,将要进入开工制备阶段。” 桑蚕一年能采集多次,到了这一步,速度会越来越快,滚动式增长。 大魏的生产力变革,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蚕桑,棉,羊毛等物,正在对应扩大规模。 今年还看不到太明显的变化,明年会好一些。” 曹操想起此前诸葛亮和庞统,送给他看的各地桑蚕种植率,开拓方向的奏本:“孔明,士元何在?” “庞士元去了各地查看制备情况,不在邺城。” “孔明近来做的事不少,臣带陛下去看看。” 禽滑忌在前引路,进入另一间殿宇。 这里放着不少军工制备。 曹操看见一柄弓弩的弓臂上,祭刻着繁密的咒纹。 其结构和大魏号上,得自仙台印的构纹如出一辙。 曹操早在大魏号以前,就下令各处工造,研究仙台印的构纹体系。 大魏号之后,这种研究有了跨越式的突破。 时下正尝试往方方面面进行拓展。 除了弓弩,旁边还有一件大型的木制造物,是一头木牛。 其内部中空,能看见腹腔里的转轴上,也祭刻着构纹。 木牛流马,一看就是诸葛亮的手笔。 前段时间研究织机,其联动的轴承关系,显然触动了诸葛亮。 他近来在研究轴承传动,再加上看过墨子,鲁班的手卷,看来这方世界的木牛流马,会提前诞生。 曹操取出仙台印,往那弓弩靠近。 其上的构纹闪烁,本来缺少的部分核心构纹,自行延展联系起来。 这一过程,和当初大魏号的构纹延伸,自成阵列,完全一样。 仙台纹像是有灵性,祭刻到一定程度,就需要仙台印的力量进行加持,才能最终完成。 而仙台纹的作用,如果不断扩展,或许也能用于生产力的提高。 “孔明在哪?” “他闲暇时才来,平素按陛下吩咐,在大司农的官衙理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