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几人在书房商议后续诸事。 “那位季书令倒是有些意思。” “朝中有他这种吏员,是好事。对我们也是个提醒,无则加勉,有则改之。” “这次开三州,以告天下,不知民众该如何振奋。” 大魏开三州之地,是汉武帝大面积开疆后,数百年来的首次。 在整个华夏史上,也是一笔浓墨。 “陛下西征半载,倭地建造的船坞,已陆续开始运作。” “倭人造船的能力,倒是不错。” 荀彧给曹操汇报关于倭国,三韩等地的情况。 去年在倭国,蓄意点山火,大肆清剿其残余。 至今,对倭国残兵的抓捕清理,仍在持续。 荀彧有些不太明白曹操为什么对倭人如此酷厉,似乎有屠尽其族的打算。 这次扩充州府,曹操也没将倭国计算在内,完全当成消耗品在用。 其关东,关西,九州岛区域,已开始自耕自种,就地砍伐其南部没有焚烧区域的大量木材,建立船厂,进入制备状态。 郭嘉又接着奏报了军事上的一些变化,各部兵马换防等事。 曹操初归这几日,白天晚上都不得闲。 到了四月,乐进统兵北进,入扶余,开始接管其防务。 扶余的收归,让大魏在东北方向,只差高句丽,便可和后世的国境线,完成重合。 曹操回来一个月后,内外的一些变化,趋于稳定。 时值春耕。 他来到邺城南部比邻的区域,视察农作。 其落脚的县郡,却是儿子曹昂外放任职的地方。 曹昂这几年始终在地方学习理事,最初下放到了一个偏远贫苦的小县。不久前,才调到邺城南部,分管地方农事。 四月已颇为暖和,地里松了土,种子刚播种下去。 曹操穿着便服,在地垄上走动。 邺城周边,水系发达,土力肥沃,和继续往南的兖州,豫州,算是汉土腹心,耕作产量最高的区域。 曹昂和长公主殿下,一儿一女跟在旁边。 曹操边走边考教儿子: “你在地方分管农事,粮税。两处县邑,一个偏远,一个富庶,历经两地,有什么想法,说来听。” “儿资质愚钝,地方数载,只看见百姓收到种子时,播种时,收获时的种种喜悦。 这土地,耕作所得,便是他们安身的根本,是他们的命。 有收获,有饭吃,是百姓的根子,也是我大魏的根基。” 曹操扭头打量儿子,颇有些刮目相看。 纵观历朝历代,只要让民众有休息之机,能均田免赋,至少也能维持个太平天下,自守有余。 “你说的没错,千年来,正是农耕维持着历朝历代的根基,农耕是安天下的基石。 只要不出现大规模饥饿,没人会造反,去做掉脑袋的事。 回看历史就能知道,每次出现大动荡,必是社会矛盾激化,土地,收入分配不均。” “执政之基,就是重农,农耕是人心。” “最大的群体稳定了,山河就是稳的。 我们刚经历过前朝之变,当引以为戒。前朝为什么流民四起,因为土地分配出了大问题。 上有外戚,宦臣,士族为祸,阶层矛盾激化,自然动荡不安。” 曹昂琢磨着道: “所以阿父要打击士族,恢复阶层平衡,还地于民。” 曹操笑起来道:“学会看书了,还地于民,说的没错。” 曹昂脸色微红:“硬逼着自己看的,儿不及阿父雄才,勤勉些方能补自身不足。” “你不用自谦,能看出民事是根基,耕作是国之本,已殊为不易。 你到地方两三年,悟出来的这些道理是对的,将来也别忘了初心。” “是。” “我来看看你,这几日还要在周边郡县走走,你不用管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