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季青的进言,就是在劝诫曹操,多对内治增加投入,不要搞扩张,走强兵穷民之路。 他说的不算错。 但季青这些文臣,和荀彧等核心圈的文武,大权在握不同。 他们对大魏的财政状况,并不足够熟悉。 曹操近来打仗,花用其实不大,打三韩,用的是扶余,辽东的供给。 打倭国,用的是三韩的供给,乃至占领倭国后,其本土的资源。 打乌孙,前期是西域各方联合提供辎重。 乌孙被破后,迅速就转嫁到了乌孙自己身上,由其国内的资源,来承担战争消耗。 曹军原地驻扎,大量吸血乌孙,补充自己。 曹魏这几仗打下来,对魏不仅消耗小,且还有一定的盈余,拓展了魏的资源国力。 这是曹操学自后世元朝的轻辎重战法,将战争当成利滚利的过程。 他研究过后世蒙元的版图扩张。 和他现在扩张的路线,方法,颇多近似。 不过蒙元的扩张,更快,也更纯粹。 因为他们不是农耕体系下的国家。 他们一年能打三四场大战,绝大多数都能大胜,甚至灭国。 其三五年间,就以战养战,地图扩张近倍。 而国力也保持的很好。 原因是他们一直在消耗别人,壮大自己,后世称其为战略吞噬。 此时,郭嘉出列道: “季书令散朝后来见本官,给你看过近来的军费收支,你当知陛下用兵,是用敌之财,而非劳民之税。下次谏言,记得要弄清楚再说。” 郭嘉所说颇不客气,季青想了想,倒是若有所悟。 他年级大了,在官位上其实已没有多大的追求。 不过他是名士出身,想求个身后名。 所以敢大胆进言,让曹操重视民生。 季青续道:“臣还有言进奏。” “陛下开疆,我大魏国土连年递增,十三州已是旧朝天下。 如今我大魏的疆土,自秦汉以来,国无如此之广,当重新定边。 臣以为,增设四州,改十三州为十七州,最佳。” 这是他因为刚才指责皇帝重武,转而宣扬曹操功绩,缓和气氛的进言。 不过实际上也是如此。 大魏当下的疆域,确实到了重新界定的时候。 “并州,幽州,冀州都在往北扩边,三韩之地亦可并入我魏土。此外还有倭国,是否要单独设州,需陛下定夺。” 这番话一出,众臣皆是目光一亮。 自古开疆之功最大。 大魏若设十七州,一下比原来多出四州,当真是垂名千古之事。 曹操亦是心头一动。 若在此刻封禅,祭祀天地,神州地域大增,不知会是什么光景? 据说武帝当年开西域万里之后,登泰山而封禅,天地气运变化,曾有惊世异象出现。 其实昨日回来,曹魏最上层的几个人,已谈过一次。 大魏眼下的地盘,可以在扶余再开一州,东鲜卑之地又开一州。 三韩,倒是不急着设立州府。 曹操想的要更长远,待拿回高句丽,再统一建立新州。 乌孙和西域经过整合,亦可再立新州。 曹操和群臣商议,先增设三州,即大魏十六州! 朝会散了,群臣仍在议论相关事。 建国两年,开三州之地! 曹操回到书房,荀彧,郭嘉,贾诩等人都跟了进来。 Ps:求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