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就把五胡有目的性的,清理了一遍。 乌孙国内,有举兵之力者,多为苦役,或被处决。 曹操将诸事安排妥当,便回到西域,和等在这的姚静,卞媚两女碰面。 她们在西域亦没闲着,一些西域固有势力的首领家的女眷,常来走动攀关系。 曹操回来时,发现卞媚,姚静多了几位‘挚友’,颇有些后世夫人外交的味道。 一月下旬,乌孙的形势已进一步稳定下来。 曹操启程返回神州。 这时道尊也赶了过来,与曹操同行。 “我追着那个佛家之首,直到其老巢。 他数次被我重创,但以佛陀舍利保命未死。我追过去,倒是杀了不少佛教众。” 道尊和曹操一人骑着一匹马。 曹操说:“你去追杀大佛首,是想夺他的圣舍利,还是其他原因,又或者是单纯的热衷杀戮? 道家推崇无为,不争。你的行事风格,倒是和寻常道士不同。” “我道家理念,八个字就可概括,道法自然,顺应物性。” 道尊:“但这并不是逆来顺受的不争。 有人与我们为敌,我就要让他知道后果。” “我是什么相,取决于和我相对的人。见恶更恶,遇善则善,才是真正的顺应。 怎么做不过是表象和手段,顺应内心,才是真无为,亦无畏。” 两者边走边谈,很快就换了个话题: “关于秦岭大墓和昆仑墟,你后续什么打算?” …… 曹操东归的时候,阿伏于也回到了鲜卑的中央王部,并立即招来各部首领。 帐幕内,阿伏于坐在中央,身上披了件很厚的皮袍。 他身畔站着一个壮汉,四十上下,面容苦大仇深,似乎时时刻刻都处在悲伤的情绪中。 这人是阿伏于的首徒。 一干部落首领,进入帐幕,看见阿伏于时,皆是一惊。 往昔的阿伏于,不论四季,都穿着单薄的衣衫,体魄雄健,仿佛永不会被击倒。 他的修行,早到了无视寒暑的地步。 但他此刻坐在帐幕里仍要披上厚皮袍。 这说明阿伏于,正处在前所未有的虚弱当中。 “我去伏击魏国之主,反被埋伏。 他麾下雄兵猛将之多,我三方相合仍落败散逃。” “我要静修一段时间,什么时候能出来,还不确定。” “眼下汉土内部安稳,全力对外,其国主锐意拓土。这对我周边部族来说,实乃祸事。 曹魏的兵马乱世从军,亦都能征好战。 至多两年内,魏必来攻我,那将是种族生死存亡的时刻。” 下首位的拓跋诘汾,闻言心头一紧。 不只是他,另一侧的萨满大祭司,也露出紧张神色。 他们还没见过阿伏于这般正式,用生死存亡来形容鲜卑和大魏的交战形势。 “我们已退到北地,魏人仍不肯干休?” 有部落首领愤恨道: “若无路可退,曹魏要来,只有一战。我鲜卑还未衰落到没有一战之力的地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