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南向的天地,有一股犀利的锋芒遽增。 一个冬天的时间,大魏的国运数次攀升,对周边各族来说,简直触目惊心。 此时北迁,能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翌日还有重返南下的希望。 阿伏于慢慢握紧拳头,沉声道: “步六孤,你去吧。” 步六孤答应一声,给阿伏于执礼后,晃身隐去踪迹,往西南方向去了。 阿伏于身边有几个人,也跟着她一起离去。 三月下旬。 曹操传令各方,将汉土的国境,第二次往北延伸。 鲜卑北迁,想获得喘息,那就一步步蚕食其国境,往北逐步扩张,看他最远能退到哪。 曹操在地图上,勾勒出一条蜿蜒绵长的线条。 没人知道,他新勾勒出来,像一头雄鸡的地图,意味着什么。 这地图上最重要的变化,便是国境往北,会分两次,大幅推进北移。 四月初。 曹操对天下十三州,发布了他自兖州掌权以来,十年间的第三次招贤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常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今天下初定,此求贤之急时!” 求贤令的核心内容就一个,便是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并鼓励天下人,学以致用,入仕共治。 如今天下大定,求贤令一出,各地反响极大。 张榜处,围观者络绎。 这是开国后第一次招贤,影响远比上两次大得多,可说是从者云集。 曹操遂又下令,鼓励生育,鼓励经营。 而此时,魏军在倭国连占九州岛,本州岛的关西平原。倭国剩余的兵马,开始全力收缩,已不敢再战。 他们和鲜卑一样,往其国境以北,及山区内避退。 鲁肃将占领区域的倭国俘虏,从九州岛,先期运往韩地。 攻占倭国两个州岛,所得奴役,有七八万人。 加上三韩之地所得,共近十五万人,会分批次运来,参与神州的建设,充当劳力。 对内,曹操和荀彧等众臣,多次商榷后,决定加大运河的开凿力度,以贯通南北,拉动内部经济为目的。 后世有不少人认为是隋唐时期,杨广开凿了大运河。 其实他是在历代的基础上,以最大规模的人力,将大运河的各处河段,完整的连接了起来。 华夏的南北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首都),南至余杭。 这条大运河让南北的贸易,资源,文化互通。 它对国力的强弱,都有很大的影响拉动。 从春秋时期开始,吴王夫差开凿了连接江淮的邗沟。 此后,历代都有运河工程,以隋朝规模最大。 最终完成了全线数千里,堪称开天辟地的大工程。 其沟通了五大水系,带来的好处是“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此天下利于转输”。 其纵贯华夏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为沟通经济、文化,起到了巨大的贡献。 但这种规模的工程,就一代来说,工程量过于庞大。 十五万奴役,远远不够。 曹操思忖要想让自己的民众休养生息,用于耕作,增加土地利用率,就不能让他们参与重劳力。开河的苦役,只能求之于外,多少都不嫌多。 四月初,大地回暖。 曹操治理国事之余,在邺城附近走动,来到了工造营。 诸葛亮和庞统督造的纺机,已制备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