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曹魏的强大,让公孙度在曹操亲征乌桓的时候,就主动靠拢过来。 后来又把长子公孙康,送到曹营,和曹昂,孙权有过很长一段时间共处。 不然曹操不会容他存续到现在。 不过,眼下已到了将辽东彻底收回来的时候,而不是任公孙度继续把控,持观望态度。 此番魏军跨海出击,八天攻克两韩,公孙度看后就该知道进退。 他如果在曹操完成大一统,收回益州前,主动交出权柄,曹操会留其性命,调任其他区域。 若没有主动交出辽东,还想自守,便是自寻死路! 辽东。 李坤的副将柳济,连日急赶,从三韩的战场上,回到了辽东郡的太守府。 “太守,下臣来复命!” 公孙度时年已五十多了,眼角的皱纹,比当年在乌桓见曹操时,愈发明显。 他明亮逼人的眸子,瞩目柳济: “你从前线回来,大魏兵马,攻克两韩的战况,你知道多少,说给我听。” “详情下臣其实也不清楚。” 柳济实话实说道:“因为打的太快了。” “扶余派去的将领乌木,也想观察大魏的用兵过程,但同样没能如愿。 他以朝见大魏使节的名义,想和魏军一起行动,魏军那边同意了。 但乌木从马韩以北,乘船往南,沿海路行进,路上就接连收到消息,韩军不断溃败。” “他用了几天时间,赶到地方,登岸后还没和魏军主力汇合,战事已结束了。 三韩连战皆败,国主没有能守住魏军攻势的信心,出内城投降。” “这一战,让乌木对魏军的战力,惊为天兵。” “下臣与李将军,从北岸登陆韩地扎营,与韩军对峙。”“大魏只是用我们牵制韩地北线的兵马,为他们打突袭做辅助。” “照目前的速度,大概半月内,仅余的辰韩,也会被魏军击溃。” 柳济脸上亦有惊佩之色。 “魏军的作战能力,还在我们预料之上。” “据说魏军登陆三韩后,内部流传一种说法,就是三韩和大魏的小县城一样,根本不成规模,打起来很轻松。” 公孙度抿了口茶,没吭声。 “阿父,情况和我的判断差不多。” 公孙康在中鲜卑被溃后,就被放回了辽东。 他在大魏期间,并没遭到囚禁,主要是跟着曹昂混。 柳济退下去后,公孙度问公孙康: “你在大魏数年,他们的兵马真有这么强?” 公孙康道:“战前我就说最多半月,三韩必被攻克。您说不可能。” “开战后,固然是我们牵制了韩地的主要兵马,大魏突然从南部海上杀上来,打了韩军的不备。 但就算没有我们的牵制,韩地也是要输的,最多能多守几日。” 公孙度横了眼公孙康。 儿子的见识,倒是不俗,一眼便看出魏军胜的轻松,和巧妙利用形势,用他们牵制韩军主力,从背后打奇袭有直接关系。 “大魏聚兵时,儿曾亲见大王登台封将。” 公孙康脸上浮现出回忆的神色: “大王亲封的曹魏十虎,这次一个也没去三韩。若他们去统兵,至多两三天便能奔袭打穿三韩。” 公孙度皱了皱眉,感觉儿子完全被‘魏化’了,几年时间,被洗脑洗的很彻底。 “依你看,当前形势,为父该如何?” 公孙度对这个长子寄予厚望,真心想听听他的意见。 “那儿就直说了。” 公孙康道:“阿父,您降了吧。” 公孙度低喝道:“混账,为父早宣誓对大王效忠,如何要再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