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把其他人都叫来。” 曹操话落不久,门外便有荀攸,董昭,曹昂,太史慈,甘宁相继进入书房。 赤壁这一级的战事,曹操让曹昂来亲自经历,对其以后大有好处。 除了北线的几位将领,还有黄忠,程昱,荀彧等少数重臣,各有其事,没过来。 其余核心层文武,陆续南下,聚集到曹操身边。 所有人都意识到打江东的特殊意义。 若再吞江东,天下形势将进一步明确。 曹操称帝不远矣。 眼下的战事,是从龙之战。 贾诩,郭嘉本就在屋里,众人再被召集过来。 书房内,文武济济,如同小朝会。 寅这次也随行来到襄阳,趴在曹操身侧,支棱着大脑袋,左右打量。 姚静男装打扮,与曹昂一左一右,坐在曹操两侧的矮席后。 她负责记录小朝会的内容。 “江东军主力目前在何处?” “夏口,以周瑜为帅,程普为副,兵马总数大概五万余。 孙权还留了不少兵马,在长江南岸,沿线布防。” 曹操道:“我打算诏令我军在北岸的兵马,全线南推,众卿以为如何?” 出人意料的是,曹操提议大军南进,荀攸,郭嘉思虑片刻,不约而同的进言,表示反对。 两人认为,过于劳师动众。 眼下初开战,没有全军南下的必要。 贾诩思忖后,也附和郭嘉,荀攸的意见。 太史慈,甘宁等武将,则全程都不发言。 在过往的七八年间,不论对内对外,大小战事,曹操从无决策失误,魏军内部对他的服从性,已到了近乎盲从的地步。 上到大将。 下到普通士卒,对曹操可说言听计从,不会有半点犹豫。 一干武将肃然而坐,等着曹操下命令,并不参与争论。 曹昂旁听,对荀攸,郭嘉,敢反对曹操的意思,相当意外。 更让他奇怪的是曹操从善如流的态度,听了众人意见后,居然收回了刚才的命令。 小朝会很快结束,一干文武领命退去,各行其事。 书房。 剩下曹操父子,姚静三人。 曹操问曹昂:“看出什么了?” 曹昂:“阿父和群臣议事,比我意料的要和气。您允许他们提不同的意见,甚至反对您?” 曹操:“权力越大,能听到的真话就越少,假话会越来越多,因为所有人都在逢迎你。 时间长了,你自己也会觉得自己英明神武,做什么都对,不容反驳。 那离你做下昏聩之事就不远了。 所以需要聆听不同的声音。” 姚静从旁飞快的扫了眼曹操,若有所思。 曹昂琢磨了一会:“难道阿父是故意提出全军南下,鼓励他们来反驳,提出意见?” 曹操摇头:“只猜对一半,我是故意说错。 但不是为了鼓励他们提不同意见。 而是为了让你知道,该如何听取别人的想法,保持清醒。” 曹操是在培养曹昂,把正确的过程,展示给他看,言传身教。 “你小看了我麾下的文武。 我说全线南下时,郭奉孝,荀公达皆不着痕迹的往你的位置看了看,他们都清楚为父的用意。” “贾文和也一样。” 曹昂怔了怔:“难道他们是在配合阿父,故意提出不同意见。” “嗯,今日与会的人,各有所长,属你少不更事,回去要好好体会。” 曹操用刚才的小朝会,顺便给曹昂上了很生动的一课。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