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将小纸条展开,上边写着:江东数次密议,鲁肃,周瑜主战,张昭不语,孙权只听不说…… 曹营兵马南下,江东连日汇聚最核心的几个人,商议策略。 其过程,在江东也是最高等级的绝密。 然而这个过程的细节,包括参与的几个人的态度,居然出现在曹操的案头上。 江东最顶层的几个人,是孙权,辅政大臣张昭,兵马统帅周瑜,连鲁肃都要排在末位。 他们几人密谈,只有孙权身边的近侍,值守的亲军首领,有可能听闻整个过程。 当然,也包括参与的四个人。 一共只七八人,掌握其中的细节。 而这七八个人里,显然有人暗中投曹,才将消息传到曹操面前。 要是有江东的人看见这份秘讯,必会大吃一惊。 曹营在江东的内应,地位之高,能接触到核心圈。 是这些人中的哪一个? 曹操看过秘讯,沉吟沉吟。 周瑜是江东统帅,又是江东士族的代表。 他的身份,决定了他是主战的人之一。 他麾下有一支兵马,叫庐江上甲,是他在孙策时期就组建的军伍,在江东各郡,纵横捭阖,战无不胜。 送来的消息还说,周瑜和鲁肃,联袂给孙权做了战前推演,非常详尽。 结果是虽然艰难,但他们有机会以弱胜强,获取胜利。 若真一点机会没有,那就不用打了。 曹操把秘讯放在一边。 要是从固有历史的角度看赤壁之战,周瑜实是惊才绝艳的江东统帅,一手推动,组织,战败了曹军。 他和鲁肃的判断是对的。 赤壁确是他们以少胜多,打碎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机会。 但现在,形势完全不同。 “如果不是想快点让天下归一,我们不用打,就能让孙刘两方投降。 江东小儿,想与我为战,有些意思。” 曹操所说,像是自我吹嘘。 但贾诩立即体会到其中的含义,是曹操基于对地理,战略的准确分析,得出的结论。 “大王的兵韬武略,稳压各方。 臣亦有相同判断。” “荆州的地理,资源,都优于其下游的江东。 我们只要稳步经营,把荆州南阳往襄阳一带,攥在手里,下游的江东,就会被我们扼住咽喉。 同理,亦可令荆州以西的益州,龟缩在山野之地,寸步难出。 江东内部,士族林立,形势不堪,时日稍长便会分列自溃,最终结果将是不战而令其降。” 曹操欣然道:“文和卓见,说的好。” 贾诩说的一点没错。 历史上的曹操,贾诩也都看出了这一点。 但史上的曹操在赤壁战前,已五十多了。 他没那么多时间,耐心经营荆州。 他当时控甲数十万,对孙刘联军,根本没放在眼里,甚至持欢迎态度,一战溃之,可得无上功业。 而经营荆州,不战而屈人之兵,可能要十年,二十年之久。 时间太长了。 此时,曹操和贾诩谈论河东战略,话锋忽转,问:“文和,你觉得河西四郡,形势如何?” 贾诩露出思索之色: “之前收到消息,中鲜卑召各部聚集时,有几家离东鲜卑较远,比如纥骨,俟力两部,就不同意去打东鲜卑,想先攻我大魏。” “大王在忧心河西?” 曹操:“算不得忧心,但纥骨,俟力等鲜卑部落,这次没出兵,参与争夺东鲜卑。或有突袭我河西的心思,不可不防。” 两人正在说话,荀攸,郭嘉,相继从门外进来,执礼后不约而同的进言: “大王,臣思虑战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