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送来的消息,是从秦皇墓获得的图纸,依其造船,有了进展。 更关键的是船舶的建造和仙台印,有关联,出现了意料外的突破。 船坞、工造,两边联合送来消息,让曹操过去看一看。 他接了消息后,理事数日,遂从邺城启程。 妻妾,包括一些臣属的家眷,也跟着去了大野泽避暑。 曹操则在到了大野泽之后,继续带郭嘉,戏志才等人,骑绝影,疾驰数日,来到徐州,青州交界的沿海区域。 这里有一座大型船坞,造船所用。 曹营的工造,匠作,各类资源倾斜,甚至暂时停止了铜雀台宫的建造,来全力造船。 耗时半年,船坞里出现了一艘巨舰的主体部分。 等造出一个汉代的航母群,打死狗日的……曹操暗想。 随行的郭嘉等人,亦为这船的气象所惊。 这么大的船,当世绝无仅有。 寅也跟着随行,在绝影旁边兴奋地仰起虎头,催促曹操快下马。 众多船工,匠作,军伍,都在船坞外列队等候。 曹操从马上下来,准备上船看看。 一行人通过舢板,登上巨舰,愈发能感觉到其体量惊人。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大。 后世有明确记载最大的木结构船舶,是郑和宝船。 其长度达一百四十米左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 船有四层,九桅可挂十二张帆,排水近万吨,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升锚启航。 有关郑和宝船,在《明史》中记载说:“造大舶,修四十四者,数六十二。” 明代编写的《国榷》也称“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曹操眼前所见的船舶,比郑和宝船还大一些。 原因是添加了阵纹结构,以其形成的超常规层面的力量,也就解决了部分常规技术难以克服的障碍。 整个船体,每一个卯柱,小到组件,大到龙骨,都密布咒纹。 大魏停掉除了军事工造外,近乎所有的事情,来支持造船。 大半年,也只造出一艘船的主体,可见其耗时,耗工之巨。 造船的工匠们,很有信心,觉得曹操会很高兴。 因为他们超额完成了任务。 当一干人领着曹操来到船舱内,密密麻麻的工造纹,青铜和木质结合的船体构造,呈现在眼前。 众人皆有一种巧夺天工的观感。 “我们按王上给予的工造纹,进行船体的祭刻。而这种工造纹,只在青铜上传导性最好。” 工匠介绍说:“所以我们将青铜烧汁,灌入木材中,形成构纹。” 曹操微微点头。 他早前曾让工造,研究仙台印上的纹理。 数年研究,进展很小。 但就是这很小的一部分,取得了突破。 匠作们想了个方法。 仙台印上,叠加的咒纹阵列,太过繁复,他们弄不明白。 但是将这些咒纹,拆解下来,利用庞大的面积,来分担这些咒纹,就将其复杂性简化了。 再用工造手段,将咒文组合起来,便能复刻部分仙台印上的咒纹结构。 经数年研究,逐步剥离,弄清了一小片区域的祭刻方法。 就是这一小片区域,经反复尝试,拆分组合,放大到整个船舶的龙骨上,出现了奇妙的反应。 “上个月,沿海暴雨,电闪雷鸣。 我们发现,祭刻了仙台纹的区域,似乎能和雷电呼应。 当时所有的咒纹,都出现微光,像是在接引吸收雷电。” 几个工匠脸上,露出如睹神迹的表情。 “有些咒纹,居然自行延伸,串联,形成了现在的满船咒纹。” 曹操讶道:“这船上的咒纹,有些不是你们祭刻的,是天地雷鸣时,诱发了未知变化,自行交织出现的?” “是。”工匠垂首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