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赵云接曹操命令,策马南下,启程归魏。 他身后的三千军伍,人马倦怠,疲惫不堪,但所有人的眼神里都闪烁着明亮的光。 自檀石槐统一鲜卑。 而汉末国弱,汉人屡受鲜卑所欺。 连北部的国境线,也一次次压缩往南,被鲜卑侵占。 别说孤军奔袭,进入草原,便是走出长城以北,都没有过。 如今他们不仅深入鲜卑大后方,且全身而退。 这些流淌着汉人血脉的魏军,从骨子里生出一种自豪感,自我认同,乃至对曹魏的认同。 “中鲜卑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前数十年不过是趁我们内乱,占了些便宜。” 赵云的副将是曹纯,脸上兴奋难掩。 “等我们结束内乱,组织起来,就该他们倒霉了。” 汉人只要不内乱,在秦汉时期,几乎都能保持对北部游牧民族的压制。 直到…两晋南北朝之后,司马氏把中原的天时地利人和,全都给消耗的一干二净,险些诱发种族灭绝的大动荡。 “我觉得我们还能在草原上,再打一段时间。大兄传令让我们回去?”曹纯问。 赵云:“再打下去意义不大,徒增损失。” 曹操召他们回撤。 是因为他们这支队伍,人少,不足以对鲜卑造成重创,打不出歼灭战。 若人多则缺乏灵活性,很难保持隐秘,深入到这个地步。 这次进入草原,能展现出威慑鲜卑的奔袭能力,让他们大感忌惮,便是目的。 继续纠缠下去,鲜卑必会聚兵围剿,到时己方消耗增加,不如退走。 赵云的撤离,没遮掩踪迹,想诱敌来追。 他已和张辽取得联系。 如果鲜卑出兵来追,赵云将和张辽配合,尝试打一次伏击。 不过,鲜卑人并未追上来。 赵云撤走的同时,鲜卑后方的中央大部,拓跋部,正在举行一次部落间的大聚集。 草原上的民众,知道东鲜卑被灭,是这几日的事情。 但各大王帐部落,却是早就知道了,所以才有了这次聚集。 草原上,各部纷纷派出人手,汇聚到拓跋部。 还有多头雄鹰,在天空徘徊。 有的是部落之人所养的猎鹰。 更高的苍穹上,一头灰背黑羽的大鹰,也在俯瞰下方的拓跋部。 那是曹操寄托着神魂念头的雄鹰,在观察草原部族的这次聚集。 赵子龙来奔袭草原,曹操以雄鹰随行,另一个目的就是探查草原上的部落分布。 游牧部族,经常迁移,逐水草而居。 但同样是有规律可循的。 尤其是大的王部,会坐落在草场最丰茂的区域。 而草原上,水源地的位置是不变的。 比如拓跋部,他们位于近乎草原中央,偏南的一片草场。 即便迁移,也是在这片区域内。 曹操借助雄鹰搜集讯息,早晚有一天要打过来,把这些部落的王帐掀了。 “汉人长胆子了。” “竟然轮到他们来我鲜卑的草原上放马了。” 王顶大帐内,呈环形坐着三十来人,形象各异。 这些人,多是各部落来的代表,或者首领亲至。 说话的是个壮硕又肥胖的中年人,叫俟力伐。 他是以部落为姓氏的俟力部首领。 “汉人敢来,各部就该尽起精锐,南下杀他个血流成河,我看谁还敢再来我鲜卑。” “我赞同。” 另一个刚劲,雄健的鲜卑人,穿着白色皮袍,长脸,眼睛森利: “我们派出游骑,去探查汉人的关隘。他们就派兵来我们的地方。谁给他们的胆子,跟我鲜卑宣战!” 此人叫纥骨斤,是纥骨部首领,也是多次动议鲜卑聚兵南下劫掠的人之一: “汉人派兵过来,明显是在试探我们。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