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祢家出了个人叫祢衡,与孔融和弘农杨氏的杨修,是挚友。 祢衡年少时,就以文采和辩才著称,好侮慢权贵。 什么意思呢? 就是他专门靠羞辱权贵,来显示自己的清流身份和扬名。 这在士族学士间,并不少见。 祢衡和孔融一样,还喜欢指摘时事。 他在历史上最著名的事件,是脱掉衣服,当众裸身击鼓,辱骂曹操,以示其狂,不与曹操这种奸妄同流。 祢衡还公然说过,荀彧的脸能去吊丧。 以此来讥讽荀彧,说他跟着曹操,早晚有哭丧脸,后悔那一天。 孔融护持皇帝出走益州,祢衡还写过诗,说曹操篡夺大汉江山,必留千古恶名,遗臭万年。 又说孔融忠义。 往昔,曹操考虑到要兴学,传播教育。 郑玄的太学刚见起色,可以为大魏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 而孔氏在天下学子中的地位,不问可知。 所以没直接对孔氏出手。 但这次不一样,如果孔氏,李氏暗中帮辅佛教徒,那就是自寻死路。 曹操和贾诩,稍事商量,各自安寝。 天色大亮。 西域先传来消息。 太史慈,夏侯惇,分别攻破于寘,莎车王都。 后续的魏军,正从且志往西推进。 如同战前制定的计划一样,从且志出兵,和占领于寘的魏军,相互呼应。 则被夹在中间的精绝,进退无援,只剩投降或直面曹军两条路。 曹魏这波用兵,打的是于寘,莎车,同时威逼精绝,目的则是将整个西域的南部战线联起来。 此役后,魏军在西域,北线已过龟兹,南线过莎车。 三分之二的西域势力归附。 剩下有数几个小国,眼见势微,绝不敢再和魏军,以卵击石。 西域全境归曹,已触手可及。 曹操新提拔的外交官蒋干,也跟着那几个来进贡的西域使节,返回了西域。 有强大军力配合的外交,向来无往不利。 照目前的态势,至多一两月,西域将全境纳入大魏治下。 于寘王都。 街道上,全是驰骋的魏军铁骑。 昨晚太史慈带人打过来,于寘之主在夜里惊醒,号召兵马抵御。 午夜时分,城门先被攻破。 晨光初绽时,于寘的皇宫,被魏军冲溃。 于寘国主再想投降,已经晚了。 太史慈按曹操所说,不服从的王,便给他换一个。 于寘之王不愿归魏,太史慈破城后,下令处决,非常强势。 要知道不论多大的政权,亲族间彼此对王位的争夺,往往最为血腥。 太史慈攻城后,杀于寘之王的做法,其实是曹操给他的授意。 而曹操的决定,是建立在对于寘的形势了解上。 于寘被杀的王,是夺其兄长的儿子之位,登上的王座。 其背后的主要支持者,就包括那位亲佛的大贵族。 相当于佛家在背后支持现阶段的于寘政权。 太史慈将现任于寘之王斩了,之前被他夺了王位。但还没来得及处死的侄子,一直被幽禁在于寘王都。 这时他被放出来,便可以由大魏扶持,再当回于寘之主。 这位新王,会感激曹魏帮他拿回王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