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士卒大声答应,快步去了。 曹操下完命令,视线落到江东的地图上。 他在琢磨要不要趁机扩大战果。 他制定的战略方向,是最好能打大会战,原因是经过多次推演的结果。 这是个时间和消耗的问题。 打江东,曹军能当主力的水军,还是刚接管投降过来的荆州水军。 江东之地,水系交错,骑兵小股过去还行。 大队骑兵根本跑不起来。 张辽他们过去,不足千人,在长江沿岸,顺着长江的走势纵马,才有了驰骋之地。 若往江东南部深入,就会被水系阻断。 所以打江东,必要大量水军配合,甚至以水军为主才行。 而荆州新得的水军,质量,数量,都比不上江东。 想完全消化荆州水军,提升战斗力,至少要一到两年时间。 然后主攻去打对手,先期如果胜了,对手必全面转为守势,进行固守。 主攻的一方,就变成要打攻城战。 一座座城池去打,打下江东要多久? 消耗会有多大? 那将是个漫长,且艰苦的拉锯战过程。 曹操往昔就一直在规避打攻城战。 孙氏能用两年多的时间,打下江东,是因为吴老夫人团结联盟了诸多士族,许多士族自投。 所以打大会战,正面让孙氏大溃,而后以风卷残云之势,扫击溃兵,来的最快。 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优势的一方,都希望打大会战。 而弱势一方,往往选择规避迂回,躲避会战的原因。 大会战如果输了,作战意志,辎重等体系,都会随之崩溃。 历史上毕其功于一役的,皆是大会战! 守势迂回则可以保存有生力量,延续其势力寿命! 打大会战,对优势一方来说,要省时省力的多。 有观点认为,打大会战消耗才大,兵马死伤重。不是的,比起一点点攻城略地,不仅是兵员上的消耗,年深日久的辎重消耗怎么算? 自古一统最困难,原因就在这里,地方割据,避而不战,耗时日久。 曹军的钱粮,亦不是无限的。 这次曹军进入荆州的用兵,包括动用张辽袭击敌后,全都是小股部队。 就是为了节省消耗。 曹军目前还有些余粮辎重,但曹操不敢用。 他在防备鲜卑,以及曹军进入凉州,和西域诸国,和羌氐等族的摩擦,日益加剧。 如果爆发战争,钱粮耗尽,很容易出问题。 在外战,还是对内的选择上,曹操肯定选择先溃外敌。 因为内部已翻不起大浪。 但外部情况,完全不受控。 他要留下仅余的辎重,保证下一波收成上来前,粮草无虑。 戏志才近期就在各地奔走,普查新一波的粮产,以便于高效分配。 这与战争息息相关。 因此这波南下,收襄阳,推动局势往理想的方向发展,就是目的。 曹操一开始便没有打大仗的打算。 荆州这次的缴获,荆州自用,才能稳守荆襄,控制大势。 照样没有余粮。 此时,曹操盘算了一下,还是放弃了扩大战端的打算。 他思忖妥当,扭头看了眼窗外:这里的形势符合预期,已算大功告成,该回邺城了。 …… 江东。 张辽身后是八百陷阵士和四十八重骑,曹军的顶级精锐。 人人身披重甲,身处敌境,仍全军保持沉默,没一点浮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