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邺城有小一半的人,出城观礼,盛况空前! 曹操瞩目城外的人山人海,声音清朗雄越: “我,本为汉臣。然时逢乱世,各方动荡,于是我起兵讨逆!” “历时六载,我麾下文武已连败各路乱军,平复兖,豫,徐,司,冀,并,青,幽,凉,九州动荡,令中原得安,万民得以饱腹!” “今操将叩告天地,告山川长河,及秦汉历代先民:秦皇征六国而一统天下,历二代运终。 其后高祖兴兵,掌十三州以建国,至今,汉运也终。 时天下纷乱,民不聊生。惟操上承天运,下顺民意,祛内患,平诸侯之乱,使九州之地回归安定。 若无我,更不知天下还有几年离乱,有多少民众死于饥饿。 如是,天下能称王称帝者,舍我其谁!” 曹操对自己的野心,没半点掩饰。 直言自己定鼎九州之乱,没有他,天下会继续乱下去,有异心者各自称王。 而如今,他已连败诸侯。 若得一人称王,只能是他曹操,其他人,不配! 这番话将曹操的气度,自负,展现的淋漓尽致,霸气无比! 手握红缨,可缚苍龙,以壮我雄心吞天下! “今于十月之初,设祭于邺城之北,以应天合! 特昭天地,皇祇,历代先贤,操欲立国,建国号为魏! 此告穹天厚土,我欲为王,山河当兴,万民得安,社稷永昌!” 曹操立国号为魏,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承袭其封地在冀州魏郡,以地为号是传统。 二来,“魏”作为国号,还有政治意义。 东汉末年,存在“代汉者当涂高也”的谶言,“当涂高”即为“魏阙”,因此曹操取国号为“魏”,有应谶的意思。 当他朗声传告天地,传告万民,下方一片肃然。 曹操突然大喝问道:“我魏之文武何在?” “臣等在!” 下方文武,同声回应,气势如虹。 曹操又问:“魏军何在?” “在!在!在!” “我魏之全军,随时听候王命,征战天下,护魏之社稷!” 万军的回应,一声比一声高亢坚定。 曹操缓缓抬手,瞬间,从万军同呼,变得落针可闻。那种强大的号召力,感染力,绝对的服从性,让人心头一悸。 曹操在万众肃静中,第三次问:“魏之国民何在?” 这一句问的就很危险。 要知道前两句都是教好的,曹操自己麾下的兵马文武,问了必有回应。 后边这句问老百姓。 要是百姓不回应,曹操就把自己晾在城头了。 曹操问完,下方果然良久静默,没有回应。 郑玄等人急的白毛汗都出来了,恨不得自己下去当托,亲自喊上几声来回应。 但就在一片静默中,下方有一个声音响起:“小人……愿为魏民!” 初起胆怯,可有人牵头,就有第二个人接道:“我也愿…… 还有我……” 回应的声音,慢慢响亮起来,开始接二连三的有人出声。 “先喊的人是安排好的吗?”郭嘉偷偷问戏志才。 戏志才摇头:“不清楚,许是贾文和,他擅长干这事…” 此时,声音汇聚,民众齐声加入,音量汇入大潮! 那种数万人,十几万人一起呼喊形成的力量,声彻云霄,犹如潮汐,又如雷霆,不可阻挡,震天动地。 城墙上,所有人的汗毛都竖起来了。 几乎是下意识的,众人仿佛被一股莫名的力量牵动,也跟着加入了呼喊当中。 而就在人道气运汇聚如洪流的时候,荀彧捧着的传国玺,嗡然震动,紫光大放,突现异常,倏地升空! Ps:写曹操要说的话,调整了多次,所以晚了点~求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