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天色迟暮。 袁绍呆坐在官渡大营中。 营外充斥着喊杀声。 兖州军正发起最强猛的攻势,同时不断往营地内射箭,连箭杆上都刻着招降的字迹:投降不杀,既往不咎! 人心浮动,断粮,归路的渡口也被切断。 越耽搁下去越被动,早投降还有活路。 攻营的曹军,齐声呼喊招降,声音不断涌入袁军大营。 这种时候,还有多少人会为了他袁绍,死战到底,不惜性命! 袁绍脸色苍白,双拳紧握。 他不服气,不服! 部众为什么要叛他?! 他没想到久经战阵的宿将淳于琼,重兵布防,竟然在短短时间里,被曹操击溃。 接到乌巢被攻占的消息时,袁绍并没死心,马上传讯,重新布防了黎阳。 冀州的留守部众,抽调兵力,全力严防黎阳被袭。 却不知正好中计。 曹操命令赵云转攻渡口,用兵就像脑筋急转弯,袁绍没转过来。 他接连被曹操意料之外的攻势,打懵了,感觉曹操在耍赖。 这打破了袁绍对军事的理解。 他在治政能力上,军事能力上,确实不如曹操。 但他对官渡之战的部署,其实没有大问题,一开始就决定用兵力优势,逼曹操打大会战。 问题是弓弩之利,挖掘地道,强攻猛打的正面碰撞,都没占到上风。 在曹操选择的官渡战场上,继续打。 袁军的三板斧用完,开始较量军事实力,用兵方略,形势就急转直下。 麹义也不是曹操的对手。 其实在数日前,张郃劝过袁绍,让他全力防备乌巢。 但袁绍没听。 他是那种平时犹豫不决,可关键时刻,最相信的始终是自己的人。 他想反过来利用形势,曹操去打乌巢,他就去打曹军大营,全力攻破其主营地。 然而淳于琼一晚都没守住,就败了。 逃回来的溃兵说,曹军天兵神降,转眼就将淳于琼生擒,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他们所有的防务,就此被打乱。 袁绍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拒绝了张郃的提议,导致其生出离意。 他和高览,为什么会轻易投降。 这就败了吗……袁绍紧握的双手,因用力过猛而发白。 就这么输掉官渡,输掉了兖州和冀州的对垒。 输掉了曹操和他袁绍间的交锋。 回头看向榻上脸色苍白,呼吸细弱的长子袁谭。袁绍胸膛起伏,血气逆行,嘴角溢血。 营地外,喊杀声愈盛。 ———— 张郃与高览,并肩策骑,带领他们麾下的部众,来到乌巢城外。 降曹不是临时起意,曹营早有兵马来策反过。 但当时被两人拒绝了。 到官渡之战,冀州军越来越不利,张郃屡次进言,袁绍不纳。 其投降的念头,才像是种子发芽般,变得茁壮起来。 当得知乌巢被占,渡口重归曹军掌握,粮备已失。 袁绍带领兵马反扑,除了增加消耗,一无所获。 张郃,高览便决定降曹。 兴平元年的一月,寒风拂面。 乌巢城门大开,曹操亲自出迎,迎高览,张郃的献降。 这两人降的好,可为表率。 他们的投降,会让失败的恐惧,在袁军大营中决堤般不可阻挡,持续扩散。 袁军完了。 张郃,高览的归降,不仅代表他们两人。 还代表他们背后各自归属的利益,代表着冀州此时愿意归降兖州的士族集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