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果我能成大事,您便是我的心腹。” 秦失其鹿,天下逐之。袁术在信里自比高祖皇帝……曹操把信递给荀彧等人观看。 而后会由文姬负责记录存档。 贾诩:“这信袁术写的堂皇,其实暗地里他绑架了对方的子嗣,威胁对方投效,欲夺徐州一郡之地。” 曹操不出所料。 各方兵马中,以袁术最骄狂无能,草包榜前三甲必有其名。 贾诩探查到的消息第二条,仍和袁术有关。 当初曹操追袭袁术,将其赶到扬州时,就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推动形势,往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第二条消息说江东孙策,也就是孙坚的长子,今年已十九岁。 讯息上写着孙策在不久前,向袁术借兵。 以袁术的心性,居然同意了。 他不但借给孙策兵马,之后还非常高兴的宴请麾下文武。 席间,袁术狂言说自己是天命之人。 曹操看了这条消息,便猜出袁术有了称帝的打算。 曹操心忖,看来玉玺已落在他手里了。 关于大汉的传国玉玺,落在袁术手里,导致其称帝这件事。《后汉书》记载,说当年孙坚率军攻入洛阳,兵士见宫中一井内发光。 孙坚遂使人入井,得传国玺。 孙坚将国玺,秘藏在妻子吴氏手里。 后来袁术拘禁孙坚的妻子,夺玺。 演义里则说是孙策为借袁术的兵马自立,而把先父遗留的传国玺,交出来做抵押。 真实情况如何,已经不重要。 这枚国玺,显然就在袁术手里。 所以他想称帝,觉得自己是天命之人。 而他一旦称帝,离死期便不远了。 历史上,这枚国玺,后来被曹操收入手中。 此时他又看贾诩递上来的第三条消息。 袁绍在冀州,居然也有了一方皇帝的印玺。 虽然不是传国的正印大玺,可也是一枚皇玺。 当今的皇帝,共有六枚印玺。 包括私印,加盖奏章的理事印,处理国事的帝印等。 传国玺之所以珍贵,在于其承载国运。 名义上是天地所授。 皇帝都只有执掌权,一代代传承,而没有变更权。 其余玉玺,则可以被取代。 袁绍得了一枚国玺正印,是袁隗不知什么时候,什么机会下,从宫里带出来的,给了袁绍。 老袁家的哥俩,雄心勃勃,各掌玉玺。 王朝末年,天下形势骤然直下,诸侯连年征战,地无耕作,有的地方百里无粮谷。 以曹操刚占领的南阳为例,早数年前,还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如今却是半数耕地弃置,处处荒芜。 曹操回来前,从南阳北上,途经洛阳周边,绕行才最终回到兖州。 他专门去看了眼洛阳,曾经的天下首善之地,百万人口的巨城。 而今城外却是多了处乱葬岗,白骨堆砌,都是当年洛阳惊变,董卓和凉州军杀人留下的遗骨。 周边城镇,郡县,人口大量迁移,静悄悄的宛如死城。 百里之地看不到耕作的痕迹,与其鼎盛时相比,让人感触尤深。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绿柳如烟的时节。 本该伴着燕子的呢喃,绿荫中,山野如画。 然而曹操等人一路行来,路旁的荒地里有倒毙的遗骨。 大好的春光,却连荒草也看不见几簇。 汉末大乱后进行统计,天下的人口锐减近四分之三。 连年的天灾人祸,死伤以千万来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