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若领了尚书事,在当前的特殊时期,皇帝的命令也要经尚书台加印,才能传告天下。 某种层面上,就是皇帝凡事要和曹操商量的意思。 但曹操依然没要。 两封圣旨,都推拒了回去。 他已经是州牧了,实辖三州,给个司隶校尉的职务,有屁用,虚衔不领。 录尚书事,曹操也不要,有事和皇帝商量?我说你做,哪来的商量? 小小年纪,要什么自主权?! 皇帝见连续下诏曹操都不领,从不安变为惶恐。 他怕的是曹操和董卓一样,进宫逼他,稍有不顺就在他面前杀人,甚或直接伤害他,更是被动。 小皇帝急着送出了第三道圣旨。 这次直接送到兖州,加封曹操为大将军,总领天下兵马。 三年前,何进死之前,权倾朝野,也是大将军的职务,天下军权第一人。 其实乱世已至,除了自己的地盘,其他人爱听就听。大将军早没有了辖制天下兵马的权柄。 但其头衔,还是有很多用处。 曹操隐约记得,历史上的自己迎皇帝后,好像也领了许多职务,一步步攀升,领尚书事,封侯,司空,丞相这些。 好像也有大将军? 正好要对麾下将领,进行封赏。有大将军的职务,封赏众将,更为名正言顺。 皇帝的这封圣旨,是半个月前下达的,曹操留下了。 “这是近来,投效我兖州的人员名单,你看看。”荀彧递上来一份简卷。 曹操在卷上接连见到几个熟悉的名字,比如毛玠。 毛玠,字孝先,陈留人。 史上的毛玠投效曹操后,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的战略规划,得到曹操器重。 毛玠这人最大的特点,是清廉公正。 将来,他会主持选拔人才。 而他举用的人,都是清廉正直之士。 因为他的存在,将激起天下廉洁之风,让曹操大为赞赏。 “朝中,陛下身边也有些变动,州牧应该已知道了。”荀彧说。 曹操叹了口气,略一点头。 总有些机会主义者,认为皇帝奇货可居。皇帝不找他们,他们会主动凑到皇帝身边,寻找机会,比如说杨奉。 再比如这段时间,也在长安的董承。 董承本是冀州人。外戚身份,已故灵帝母亲董太后的侄子,和伏完一样,同是皇帝刘协的老丈人。 他有个女儿,是皇帝的妃嫔董贵人。 历史上的董承,曾护卫刘协,从长安东归洛阳,受封列侯。 大概现在的五六年后,拜车骑将军。 然后董承自称领受皇帝的衣带诏,联合刘备、种辑、吴子兰、王子服、吴硕等人,密谋杀曹操。 图谋泄露,被曹操斩了个干干净净。 现在的曹操,让长安处于半开放状态,许进不许出。 其中的隐藏目的谁都没看出来,他就是想让这些反对自己的人,自行聚集到皇帝身边。 等时机到了,一次杀干净。 车外,昌邑已遥遥在望。 “伏家的人还没走?” “没呢。” …… 昌邑城内,伏平正有些焦躁的看向面前的几人。 这几人分别是不远千里来到昌邑的河东卫氏,吴郡陆氏,朱氏,张氏等几家。 他们都是颇有名望的士族,比不得杨氏,袁氏这些,但也不差。 距离兖州较近的士族,皆是家主亲至。 另外一些,位于其他诸侯统治的区域,家主亲来不便。但也派了家中重要之人过来,等着见曹操。 曹操一个多月前,离开昌邑时,有些士族确实很愤怒,觉得被轻视了。 伏平趁机联系各家,打算给兖州施压,效果还不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