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董昭是兖州出身,字公仁,济阴郡定陶名士。 他最早在袁绍手下,因为能力卓著,一直干到袁绍所在邺城大本营的魏郡太守职务。 但因为他弟弟在兖州,张邈麾下任职。 袁绍逐渐对董昭,失去信任。 董昭收到消息,得知袁绍听信谗言,准备治他的罪,撒腿就跑了。 董昭,郭嘉,包括荀彧,在历史上都是先投袁绍,后来又都跑到了曹操那边。 可见袁绍在领导力方面,确实有短板,留不住人才。 乱世以人和为先,没有人,什么都白扔。 而有才华的人,因为性格差异,有的不求名利,淡薄闲居。 有的仰卧茅庐,静待时机。 还有一种,就是董昭,他特别想上进。 没人赏识,他自己创造机会,也要主动投怀送抱。 董昭从袁绍那逃走,本来想去长安中枢,谋个一官半职。 但世道混乱,他跑的急,身上没银子,到了河内太守张扬那,就决定先干一阵,攒攒钱。 不过董昭没事就琢磨,当今各路诸侯,谁值得投效。 曹操在兖州的一系列手段,崛起之速,自然被董昭重点关注。 他分析观察,愈发觉得曹操合适。 于是他做了件事,就是冒充曹操的名义,给长安送信。 这还是发生在曹操出兵长安前。 董昭秘密给皇帝身边的近臣写信,说曹操想效忠陛下,侧面表示衷心,让长安的人减少对曹操的忌惮。 然后董昭自掏腰包,把从张扬那得来的俸禄,全部送礼去长安拉拢人心。 需要一提的是,他不是为自己拉拢人心,而是用曹操的名义。 董昭的操作,帮曹操在皇权那边,减少了很大的阻力。 始终有人在皇帝耳边,说曹操是个忠臣。 等到这次兖州实际出兵长安,驱逐凉州军。 董昭挥手击拳,振奋不已。 因为他赌对了,确定自己的判断没错,曹操有真知灼见,走了步妙棋,一跃成为最有实力的霸主。 董昭愈发笃定曹操的谋略眼光,非袁绍,张扬等人能比。 于是他又搞了一波事情。 他从张扬那再次翘班,直接跑到长安为曹操奔走。 所以这次兖州军入长安,阻力比预料中要小。 而事后反馈,得到的好处却来的特别快。 其中董昭在背后奔走,出了不小的力气。 尤为难得的是他自己贴钱,先办事,为投效曹营铺路,属于自纳投名状。 这人在历史上也有类似的表现,虽然和现在情况不完全一样,但行为相似。 贴钱给老板办事,就为了到曹营打工。 而在这个过程中,董昭做好事主动留名。 他虽然和曹操没见过面,但给曹操来过一封信。 意思是我在背后给你谋划了不少事,你得知道我是谁。 我想去你那边上班,所以先展示下实力。 我的谋划和伱的行事,保持高度一致,说明了我的眼光见识。 关键我还贴钱。 等将来我去了你那,你记得多给我工资。 眼下曹操正在看的,是董昭来的第二封信。 曹操也觉得这货难找,稀缺性人才。 这封信却是董昭告诉曹操,如今大势已成,他不打算在外边飘了,想来曹营正式投效。 曹操看后欣然应允,在信下边写了个‘允’字,意思董昭是他曹操的特招生,可以直接来曹营,高官厚禄不亏待,欢迎他早点过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