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此人在曹营,负责协助荀彧,提供后勤保障,忠诚而又能力出众。 这次曹操和荀彧,任命他为屯田的典农中郎将,主管相关事务。 另外两个人,是枣祇和韩浩。 屯田策的建议,最早就是这两人首倡。 曹操善于吸引和留住人才,并把他们用在恰当的位置上。 选择屯田改革的执行者时,他蓄意避开了士族出身的人。 虽说士族对兖州,豫州的情况,可能更了解。 但他们背后复杂的利益关系,很难将屯田更好的落实下去。 任峻,枣祇,韩浩,都是相对普通的出身,能吃苦,又有能力。 更关键的是他们非常想把事情做好,在曹操面前获得进阶的机会。 所以这几个人,是最合适成为农改干部的人选。 荀彧答说:“州牧你用人的本事向来厉害。” “刚用他们的时候,我还不太放心,盯了一段时间。 每个细节他们都亲自去走访落实,而又不是瞎费功夫,着眼点选的也准,效果自然就好。” 曹操不出所料,转入正题道: “文若,咱们在一起,有三年了。我要做什么,你应该看的很清楚。我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其他人,我都能看清他们的心思,但我不想揣测伱,所以要当面问问。 你若支持我,我接下来便准备做些事,很重要。 你若不支持我,说出理由,我可以重新考虑,如果有道理,我愿意听你的。” 荀彧愣了下。 他知道曹操问的是什么? 这不是试探,三年来,该试探的早已经试探过。 曹操是在真心请询他的意见。 荀彧是曹操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助手。 曹操想知道他对自己能支持到什么程度。 荀彧沉默了一会才道: “这三年,你常跟我提的一句话是王朝兴衰,如天地轮回,日夜交替,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 “为百姓,为我神州大地不被外族所侵,当以适者居之。 你总说这句话,是不是就在等着现在,问我怎么选?” 曹操:“你支持我,我才能放手施展。说说,要不要和我一起造反?” 书房里这会没人,门口那俩个,一个对造反看的还没一头驴重要,正在闷头吃驴板肠。 另一个你只要表扬他两句,他能带头冲锋,造反第一名。 荀彧白眼道:“这事情的答案你早就有了。” “你这三年做的事,哪个不是为己。你要是忠臣,为天下计,现在的长安形势,咱们早出兵去迎陛下了。” “包括其他各路人马,陛下遇到危难,发诏书,让四方勤王,谁都不动。” “早年董卓行乱,各方讨董,反而是你冲在最前边。 当时我就知道,这大汉……救不回来了。” “陛下只剩下诏命的权力,皇权在一次次变故中,越来越衰弱,统筹力不断被降低。” 荀彧的眼眶莫名变得红润,声音低沉: “如果有机会,我想倾力做些事情,匡扶大汉,不惜己身。” “但在你今日找我之前,我家中妻子,我荀氏八房,亲友无数,每一支都有人来找我。 八叔刚从我家里走,仲豫又来了,现在还在我家里。 他们都是你煽动的对不对? 所有人,话里的意思都是劝我…该造反的时候别犹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