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公孙瓒率先下令:“进攻!生擒袁绍!” 轰隆! 地面震颤,一颗颗砂砾,被幽州突骑践踏地面的共振掀起,起伏跳跃。 两百余丈外,袁绍的士兵,镇静地俯伏在盾牌下。 在听到袁绍的一声令下后,千张强弩齐发,向白马义从射去。 致密的箭雨,瞬间遮蔽天空! 以千计的强弩,在步兵侧移后露出来,一列一列的射袭。 一时间,虚空中全是弓弦震颤的锐响。 公孙瓒的军队,遭到意想不到的打击,白马义从,幽州突骑,接连被强弩射中。 战马栽倒,马上骑士身披甲胄,活动不便,倒地后又受到马匹的互相影响,冲锋的全军,都陷入一片混乱。 直到此时,袁绍阵列最前方的那八百精锐,才突然跳跃而起,挥刀杀上去。 后方的公孙瓒,蓦然生出一股寒意。 麴义的军队手持盾,刀杀上来,正好前方骑兵栽倒。他们挥刀砍杀混乱的幽州突骑,下手又准又狠,专挑甲胄缝隙的脖颈等要害。 鲜血和惨叫弥漫战场。 幽州军大后方,公孙瓒遍体生寒,失败来的如此猝不及防。 他纵横无敌的铁骑,本以为一次冲击就能结束战斗。 然而实际情况正相反。 冀州军却是打出了信心。 他们在麹义率领下,越战越勇。 幽州方面响起了撤退的号角,兵马惶溃后移。 冀州军反杀上去,临阵斩了公孙瓒所派冀州刺史严纲,杀敌千余,一路追到界桥。 公孙瓒企图守住界桥,遂再次被击溃。 麹义带人追到公孙瓒的驻营地,取得了史上称为界桥之战的胜利。 袁绍此役,以弱势兵力胜过战无不胜的公孙瓒,名声愈盛。 这一战对双方来说,实际损失并不大。但对公孙瓒的士气打击,是致命的。 消息很快传到曹操那里。 双方的交战过程,其实还有不少转折。 袁绍胜的也不容易,他自己差点搭进去,原因是确定优势后,袁绍也有些轻视了对手,差点被反杀,是谋士田丰拉着他躲避才免于一死。 曹操看过战讯,心忖后续两方再战,公孙瓒还得输,心态就会崩。 袁绍已经拉开了他统一四州的序幕。 不过,曹操盯上的也不止一州之地,网已经编好了,正等着对手跳进来。 同一日,袁术那边知道了袁绍大胜,而他却被曹操夺走了豫州部分区域。 袁术迫切的想将豫州拿回来,击溃曹军。 几大州郡的形势,数日间连番变化。 与此同时,曹操在书房,取出了月影镜。 之前词条提示,日影镜所在的4号序列墓葬,在杀董卓后,得了一份指引地图,正要看看。 Ps:看见老有书友吐槽蔡文姬名字,正式说一下(以下不算字数) 蔡‘昭’姬,避讳司马昭才改成蔡文姬的说法,我知道。但两个名字都有论点支持,比如同期有很多有名望的人,名字里也带昭字,但人家都没改,所以叫蔡昭姬,很多史学家不认同。 一些正史类的书籍上,也能找到例证。 比如蔡琰出生前,过世的大才女班昭,类似的例子还有,同期的,稍早些,稍后些都有,正因为仔细查过资料,才选了受众更多,知道的人更多的文姬。这事别再争了,史学家都没争明白。 还有文姬是妹妹,也查过。 我不会瞎写哈,除非笔误,因为之前吃过这种亏,现在很谨慎的查资料。 另外,之前没详写战争,一掠而过,有书友觉得流水,其实是因为老曹要扩张,最近战争较多,我得有个选择,不然都详写,战争多了该腻了。 这段是更完黏贴的,不属于收费字数。求个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