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十一月末,董卓由司空改任太尉,兼领前将军,加节,赐斧钺、虎贲,更封郿侯。 此时的董卓,已专断朝政。 他在朝野内外广布亲信。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饰,车驾,官拜太师、自封相国,位极人臣。 董卓以周毖,伍琼,何颙、郑泰为幕僚。 再次征召名士(如:荀爽、韩融、陈纪)入朝为官。 其中,蔡邕成为董卓最信任的人。 自此,董卓在朝中的权势如日中天。 侍御史拜见他时,忘了解除佩剑,董卓当即下令将其打死,实为取乐,观看他人死前的惨呼惊恐,并以此威吓他人。 又使人将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杀害,将何苗的遗体,从墓中挖出来肢解抛尸。 大司农周忠的儿子周晖,听说洛阳变故,赶来洛阳,想劝谏董卓。 董卓闻其名而生厌,让人将其乱棍打杀。 而周晖的从弟,就是后来的东吴大都督,周瑜。 如是种种,天怒人怨。 各路诸侯,开始在地方蓄势,试图对抗董卓。 曹操趁势发布讨董檄文,加帝印,封皇诏,散发到各地州郡,陈述董卓恶行,呼吁起兵恢复帝权。 一时天下震动,群情汹涌! 旬月转瞬,初平元年,正月。 董卓使人传告各地,以皇帝安危,汉室社稷为威胁,试图压制各地反董的情绪。 广陵郡臧洪,曹操,张超,张邈等人,就此公然举兵。 兖州刺史刘岱率先加入,几路人马,在酸枣聚义。 自此反董之势,如野火燎原。 各州郡官员,共举声望最重的袁绍为盟主,领军讨董。 袁绍本是当年献策,让何进召董卓入洛阳的元凶。董卓乱朝,他和袁隗有很大责任,摇身一变,又成了维护正义的盟主。 反董势力分三处:酸枣聚集的联军是兖州、豫州的人马。 河内联军,则为冀州人马; 鲁阳联军,为荆州人马。 参与讨董的联军,包括曹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 勃海太守袁绍、济阴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长沙太守孙坚等。 这些诸侯虽非全部聚在酸枣,但都同意在此会盟,共讨董卓。 汉末的草鞋霸主刘备,也自举义军,成为诸侯之一。 他们哥仨同样赶来,准备参与讨董。 而此时,曹操兵强马壮,麾下武有黄忠,张辽,典韦,文有荀彧,贾诩,戏志才。 马有爪黄飞电,但因为背宽,一般不骑。 两月过去,其兵马增长到一万五千军,尽皆骁勇,大战将发! Ps:讲下剧情原则,历史是重要指向,演义的精彩桥段偶尔会引用,毕竟广为人知。比如温酒斩华雄,历史上是孙坚,演义是关羽~ 史上两军对垒,很少有将领单挑厮杀,但不这么写会少很多精彩…以上。 明天,周五中午十二点后上架,求首订,拜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