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七月十四日,近黄昏。 薛家家仆与一众衙役兵卒又将曲阜县县城翻找了一遍,但仍未找到汤显祖。 这一刻。 薛钲、徐良、白有禄三人都有些急了。 封城一两日没有问题。 一旦超过三日,城内商贸不通,百姓心中恐慌,必会引发诸多混乱。 而一旦解封,汤显祖便有可能将“忠信社”之事传向京师。 到那时,谁都保不了他们。 其实。 忠信社算得上一个秘社,非参与其中,根本不知其名。 但薛钲过于自负,以为能令汤显祖妥协,才使得消息外露,甚至将兖州府知府游季勋、兖州府通判徐良皆为社员的消息也告知了汤显祖。 …… 阳武侯薛府,后厅。 薛钲站在一面墙壁前,认真地扫视着上面悬挂的曲阜县县城地图。 他不时皱眉,想不通汤显祖怎会被救走。 即使真有锦衣卫来此。 曲阜县县城这方弹丸之地,处处都是他薛家的眼线,但凡是活物,根本藏不住。 另外。 锦衣卫多活跃于地方州府,来县城执行公务的可能性非常小。 即使来,一般也不会超过五个。 薛钲又将地图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突然将目光锁定在孔庙东侧的衍圣公府之上。 “难道他在衍圣公府上?”薛钲说罢,又摇了摇头,喃喃道:“不可能,孔尚贤胆小如鼠,他若敢帮锦衣卫藏人,就是与我薛家,与整个曲阜县的乡绅地主过不去!” 就在这时,一道咳嗽声传来。 “咳咳……咳咳……” 一位身穿华服、头发花白、年约五十岁的男子来到薛钲的旁边。 “二弟,县城怎么封门了?抓个盗匪需要封锁城门吗?咱家的家仆怎么都出去寻人了?” 说话者,便是阳武侯薛汴。 他膝下无子,身体一直都不好,故而阳武侯府的所有事情基本都是交由薛钲打理。 待薛汴去世。 大概率会采取“弟袭兄爵”的方式,由薛钲担任下一代阳武侯。 不过自嘉靖朝之后。 弟袭兄爵难度加大,需要皇帝特批。 薛钲创建忠信社,一大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关系网,便于袭爵。 另外,日后即使被降爵,也能靠着忠信社,操控曲阜甚至整个兖州府的生意,保证薛家世世代代,一直兴旺。 当下。 薛汴几乎被架空,其空有侯爵尊位,但阳武侯府的家财、人事都牢牢被薛钲抓在手里。 薛汴也知忠信社的存在。 他认为薛钲如此做,是为了保护薛家,兴盛薛家,外加薛家使得曲阜县的商税不断提高,故而对薛钲很放心。 薛钲扭过脸,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大哥,这次的盗匪非同一般,极为凶悍,不得不封城门,大哥放心,徐通判说了,最多再有两日,便能抓到那盗匪!” “好,好!”薛汴背着手,晃晃悠悠地离开了。 …… 片刻后。 薛家的一名家仆快步来到薛钲面前,道:“二侯爷,京师有信。” 薛钲一脸郑重地接过书信,当看到里面的内容后,不由得大惊失色,连忙道:“备马车,去县衙!” …… 约一刻钟后,曲阜县县衙后衙。 薛钲、徐良、白有禄三人又聚在了一起。 “什么?翰林侍讲学士沈念与陛下最信任的锦衣卫千户石青带着三十多名锦衣卫,来到了咱们县,而救下汤显祖的极有可能就是他们?” 白有禄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如此大的阵仗,他下面的衙役竟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