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缓了缓,开口道:“圣母太后,臣没想到您竟选择这样的方式逼臣。” “臣知为救父命,如何做都不过分,然您为了武清伯,却是害了陛下,害了大明!” “今日若不将武清伯处以极刑,北境九边的六十万士兵将对朝廷失去信任;今日若不将武清伯处以极刑,两京十三省近十万宗室将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今日若不将武清伯处以极刑,天下如吾等这样的官员都不愿再相信大明律法;今日若不将武清伯处以极刑,以后的史书上可能会写道:大明之衰始于今日,大明之亡缘于此事!” …… “此先例绝不可开!”沈念的声音也哽咽了起来。 “圣母太后,臣绝非危言耸听,而是为了陛下着想。当下您是为了武清伯而害陛下,百年之后,您……您如何向世宗皇帝与先帝交待,陛下如何向世宗皇帝与先帝交待!” 沈念说完后,挺起腰杆,看向小万历。 “陛下,您若依圣母太后之言,毁祖宗基业,臣请死!”沈念的脸上满是泪花。 大明新政发展至今不容易,沈念宁死也不愿意其被这样的事情破坏。 有些事情一旦开一个小口子,裂口便会不断被扩大,最后变成一个可以吞噬一切的巨大深渊。 “臣请死!”殷正茂紧跟着说道。 “臣……臣请死!” 陈瓒、刘应节、陆光祖、王锡爵、申时行,就连戚继光也拱手请死。 沈念说完。 他们愈加觉得此事是豁出性命也需要坚持的。 这一刻。 小万历跪在地上,搀扶着李太后的胳膊,眼眶发红,已不知该如何做。 没想到事情竟然越闹越糟糕。 李太后向群臣下跪,乃是李太后提前设计过的,是她认为必赢的一招,她令小万历静待群臣妥协后再开口。 然而令小万历没想到的是,沈念竟说出这样一番话,引得群臣求死。 此话,让小万历也有些倾向沈念。 但见李太后一脸泪花,跪在地上不起,他已不知该如何办。 吕调阳与马自强跪在地上,脑袋飞快旋转着,然而思索片刻也只想出一句:若张阁老在此,绝对不可能出现此等局面! 大殿再一次安静下来。 就在这时。 大殿侧门处突然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 一名小宦官快步走进来,手中拿着一封信,然后看到所有人都跪在地上,不由得傻眼了。 冯保扭脸看向他,厉声声道:“狗奴才!是谁让你进来的?” “奴婢……奴婢……来送……送张阁老的回信!”小宦官跪在地上,将手中书信举高,浑身都在打颤。 这一刻。 小万历突然想起,在查到武清伯贪墨十五万两白银后,他惊慌失措,不知该如何办,于是命冯保立即派人飞速前往江陵,然后要求带着张居正的回信返京。 小万历的要求是,无论何时此信返京,都要立即交到他的手中。 小万历眼睛一转,顿时有了新想法。 他缓缓站起身,然后给冯保一个将书信递过来的表情。 冯保立即会意,连忙将书信交到小万历手中,并令那名小宦官退了出去。 小万历拿着信,说道:“朕得知武清伯贪墨属实之后,便命人立即前往江陵问询元辅的看法,而今手中的便是回信。朕相信元辅的决策,你们坚持空首辅之位留元辅,自然也是相信元辅的,不如,我们便依照元辅所言来解决此事。” “母后,您可有异议?”小万历看向李太后。 李太后缓了缓,道:“我相信张阁老。” 上次,张居正为了顾全大局,选择轻惩武清伯,她相信依照张居正对她的了解,还会主张轻惩武清伯。 并且为了新政,张居正绝对不会选择与内廷关系决裂。 听到此话。 小万历长舒一口气,当即将李太后扶了起来。 之后,小万历又看向沈念等人。 沈念等人顿时犹豫了。 依照他们对张居正的了解,后者绝不可能用这么强硬的态度硬刚李太后,妥协的概率太高了! “怎么?你们还想闹下去?”小万历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沈念看向殷正茂。 殷正茂朝着沈念点了点头,然后道:“臣相信张阁老!” 随即。 陈瓒、刘应节、王锡爵、申时行、戚继光、曹威、沈念等人全都拱手道:“臣相信张阁老!” 这些人,有人是无奈附和。 但戚继光一定是真心,他坚定张居正的主意绝对不会错。 “好,就这么说定了,此事如何解决,就依元辅信中所言,不可反悔!”小万历再次强调道。 不在朝的张居正。 依旧是解决朝堂大事的最佳人选,也是君臣都信任的不二人选。 众臣纷纷点头。 接下来,他们就依照张居正的书信来做,不再闹了! 撕拉! 小万历撕开信封,展开信纸,当看到信纸上两行甚是简短的内容后,不由得愣住了。 他愣了约有五息,然后张了张嘴。 即将要念出内容后,还是选择将信递给了一旁的吕调阳。 吕调阳双手颤抖地接过信纸,看罢之后,嘴唇发颤地念道:“凡国之大事,上未能决者,当询三阁臣,三阁臣议有异同,则决于沈侍讲,沈侍讲于国、于陛下、于黎民,皆无私心也。” 听到此话,李太后两眼一黑,昏厥了过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