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所谓丁忧。 即父母去世,作为儿子的官员应立即辞去官职,回家服丧守孝二十七个月。 然而,张居正若回乡丁忧二十七个月。 不但新政难以进行,正常的朝务可能都会受到巨大影响。 在经历过武清伯贪墨之事后,李太后与小万历愈发明白张居正在朝堂的重要性。 他们皆不愿张居正离朝。 外加小万历明年三月便将成亲,亦不能缺少张居正。 冯保也不愿张居正离朝。 因为一旦换个首辅,没准儿就会对着司礼监开刀了。 吕调阳、马自强、殷正茂三人更是不愿张居正离朝。 三人全在花甲之龄。 殷正茂又不能因此事而立即入阁参预机务。 他们非常清楚张居正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而论精力与能力,他们又远远不如张居正。 吕调阳拱手道:“陛下,当下恐怕只能强行夺情起复了!” 马自强与殷正茂皆认可地点了点头。 所谓夺情起复。 即皇帝以诏书的形式拒绝其回乡服丧守孝,让其坚守朝职。 往昔,夺情多适用于在外打仗的武将。 但近年来,在内阁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宣德八年,时任内阁大学士的杨溥,本应以母丧丁忧离职,但立即就被皇帝夺情起复。 成化二年三月,时任内阁首辅的李贤遭遇父丧,但丁忧了两个月,便被皇帝夺情起复。 如此做法,皆属于特事特办,虽受非议,但也算得上是成功的案例。 但在当下。 使得为张居正夺情起复较为困难。 因为在弘治年间,内阁首辅杨廷和,父丧丁忧,皇帝多次夺情,他多次不从,最终丁忧了二十七个月,一时引得无数官员赞颂,将其当作首辅丁忧的范例。 当下,孝道大于天。 不丁忧,便是禽兽不如。 小万历若下旨夺情,必然会有无数官员反对,甚至以死相抗。 刚才吕调阳那句话的重点,不在于“夺情起复”,而在于“强行”二字。 小万历想了想,看向冯保。 冯保立即会意,论对付官员,司礼监是最在行的。 随即,小万历与众臣商量好夺情起复的细节后,便令后者都去准备了。 …… 很快。 张文明去世的消息便传遍了京师各个衙门。 有官员在衙门抱头大哭,悲伤得昏厥了数次,表现甚为夸张。 他这样做,不是因为悲伤,只是想要张居正知晓。 也有一些人关门窃喜。 因为一旦张居正丁忧。二十七个月,足以使得朝堂换一批人,足以令新政变成另一种味道。 而沈念听闻后,不由得无奈长叹一口气。 在他眼里,若从大明天下的利益考虑,张居正自然是被夺情较好;但他若不丁忧,朝廷必然有无数官员弹劾。 如此,将会使得朝堂大乱,使得朝堂许多官员对立。 沈念考虑的是如何能将此事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