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小万历想了想,看向申时行。 “申学士,当下你掌翰林院事,沈编修多项重担在身,你应提醒朕的,朕都差点儿忘了,为皇室成员讲读经史,乃侍讲侍读之职责,非是一个编修能承担的!” 申时行先是一愣,然后瞬间领悟了小万历的意思。 “陛下,沈编修身兼多职,甚是操劳,近日又多了为潞王殿下讲学一事,臣以为,当将沈编修,特例擢升为翰林院侍讲!” 听到此话,沈一贯特想抽自己一个嘴巴。 没想到不但没能让沈念身上的差事卸掉一个,反而还使得小万历动起了为沈念升职的想法。 翰林院侍讲,乃正六品。 沈念若真擢升,相当于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完成了三级跳。 并且,这个正六品还不是一般的正六品。 含金量极高。 价值远远超过六部里正六品的主事之职。 一般情况下。 翰林院侍读、侍讲若再擢升,就会变成从五品的侍读学士、侍讲学士。 而侍读学士、侍讲学士,是可以兼任六部正三品的左右侍郎的。 即使会因资历浅而换一换,也会让其任从四品的国子监祭酒,而非去担任六部正五品的郎中。 待沈念成为侍读学士或侍讲学士后,那就是朝着六部堂官兼翰林学士的方向培养的。 晋升将非常快。 当年的张居正,便是在一年的时间,从掌翰林院事的从五品侍读学士、一跃成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 除了沈一贯,众日讲官都觉得此乃沈念应得的。 而沈一贯张了张嘴,又不知该说什么,是他将沈念担任的公事罗列了一遍,才引得小万历生出擢升沈念的想法。 小万历笑着说道:“此事便交给你与吏部吧,一切都遵循规矩来!” 此事,只要张居正不阻止,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随即,日讲继续,沈一贯的脸就像一只蔫了的茄子,而沈念完全不瞌睡了。 升职,意味着他能参与更多政务,拥有更多话语权。 这正是他想要的。 …… 午后,内阁。 吏部尚书张瀚拿着申时行所撰写的为沈念申请特例擢升的文书,出现在张居正的面前。 “阁老,您……您看,是应该再历练历练沈编修,还是依照陛下所想,将其特例擢升!” 擢升沈念的理由非常好找。 仅仅沈念兼任潞王的日讲官一事,就能为沈念提升一级了。 张居正想了想,轻捋胡须。 “就依陛下之意吧!另外若有质疑者不满,你告诉他们,谁若能写出一篇比盛世论更好的文章,朝廷可对其特例擢升三级!” 张居正此言,显然是要堵那些质疑者的嘴。 另外,张居正也想让官员们明白:只要有能耐,便能特例擢升。 “下官遵命!”张瀚拱手道。 翌日近午时,沈念被擢升为正六品的翰林院侍讲。 此次擢升,令沈念拥有了一间专属于自己的公房,虽然不大,但令人心情愉悦。 此乃申时行特意为他安排的。 对这种屡次为翰林院长脸的官员,定要让享受最好的待遇。 接下来,沈念若想在三十岁前掌翰林院事,就需要立下一些更大的功绩了。 …… 五更天,天微微亮。 山西太原府,一座驿馆内。 海瑞将一封蜡封的书信交给了吏科给事中姚斌。 “姚斌,务必将此奏疏亲手呈递到陛下手中,若无法做到,可以交给翰林编修沈念,其他人皆不可给,包括张阁老、吕阁老,还有司礼监的宦官们!” “学生明白,学生一定完成任务!”姚斌面色严肃地说道。 海瑞点了点头,然后看向站在姚斌后面的两名锦衣卫。 “二位,切记,奏疏最重要!” 两名锦衣卫迅速拱手,道:“海佥院放心,我们一定誓死护卫此奏疏!” “好,启程吧!”海瑞说道。 海瑞要将奏疏从山西送到京师,且直接送到小万历的手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难出山西。 海瑞知晓,山西一直都有人盯着他。 一旦他有动作,便会有人想要知晓他要做什么,山西的官员与商人们,最惧怕的就是海瑞的奏疏。 其次。 即使奏疏送到京师,仍有可能被通政司截留、或被司礼监截留,甚至被内阁截留。 故而。 海瑞命两名锦衣卫护送拿着奏疏的吏科给事中姚斌返京。 锦衣卫因受东厂节制,没准儿会被人截留,而姚斌作为科道官,有权利将奏疏直接呈递到小万历手里。 至于海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