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正月初八。 就在许多官员还在讨论着沈念与光懋关于一条鞭法的论辩之时。 张居正又有了新动作。 “以河南承宣布政使司为试点,全面丈量田亩,限一年之内完丈,造册缴报。” 此举,就如一道响雷在无数官员的耳畔炸响。 令许多人都甚是惊讶! 丈量田亩,并非只是派遣胥吏丈量田地、记录在册而已。 其意味着平均赋役。 意味着对当下赋役制度的彻底颠覆,将触及无数人的利益,尤其是皇家宗藩、豪门大户。 自正德年间起,便有许多心系底层百姓的官员想要推行丈田。 然而,阻力重重。 地方上的老滑官吏不敢得罪宗藩巨室,乡里官衙的奸胥滑吏、不法豪富沆瀣一气,瞒报谎报,不予执行。 嘉靖六年,江南曾掀起一阵丈田热。 嘉靖皇帝特下圣旨强调:丈田清赋,着江南巡抚、都御使斟酌处置,着实举行。 然历经四年。 得到的结果却是:未闻有一人遵奉举行,查出虚荒田地一亩,清出飞走欺隐税粮一石。 可见,反对者是多么猖獗,想要清丈田亩是多么困难。 当下。 在张居正的强权之下,朝廷已在福建、江西、山东陆续丈量田亩,施行一条鞭法。 先选福建、江西(广义上的江南),乃是因江南税收较高,朝廷国库空虚,不得不行此策,增加田赋收入。 然后选择山东,乃是因山东供给着北境军粮,关系着北境安危,即使阻力重重,也必须要试行。 而今,试点河南,意义截然不同。 因为河南大概率是两京十三省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河南因地势原因,田亩甚多,隐藏的田亩数量远超福建与江西。 以其为试点,注定非常困难。 另外还有一个巨大难点。 河南宗藩甚多,他们乃是霸占土地的最大地主。 曾有人道:中州地半入藩府;还有人道:惟余芳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帝子家。 这里的中州,指的便是河南。 由此可见,面临的难度将会有多大。 张居正欲以最难改革的河南为试点,显然是故意为之。 河南丈田若能成功,意味着朝廷不久后便会将丈田之法施行全国,同时也意味着一条鞭法会施行全国。 意义重大。 一些官员觉得以河南为试点,过急过躁,暂不可行,会容易造成中州动乱。 然还不待他们开始撰写奏疏,小万历便明发御旨,确定开启河南丈田,限期一年完成。 此事,朝廷压根就没有打算公议与官员们商量。 与此同时。 在内阁的建议下,朝廷又命吏部下发了多道关于官员任命的诏令。 其一。 将巡抚河南的佥都御史孟重擢升为右副都御史,继续巡抚河南。 其二。 擢升河南右布政使郑云蓥为河南左布政使,擢升山东左参议安嘉善为河南左参政,擢升南京吏部主事徐大任为河南左参议。 其三。 命都察院老牌御史张简巡按河南。 从这一系列的官员任命,就能看出张居正雷厉风行的性格以及强硬的态度。 不出半年。 河南必然有一大批涉嫌阻挠、非议朝廷之策的官员被降职、斥逐,甚至下诏狱。 改革之事,必须霸道,必须强硬。 沈念对此甚是认可。 只要能够拿下河南,其它布政司便简单多了,距离全国统一丈量田亩、统一施行一条鞭法已经不远了。 …… 当日午后。 沈念被侍讲学士申时行叫去,命他代小万历草拟:告河南宗藩书。 河南的丈田之策能贯彻落实到哪种程度,完全看河南的宗藩配合到哪种程度。 小万历特别强调,言辞必须严厉一些,要让那些宗藩感到惧怕。 当即。 沈念便依照小万历的要求,向河南境的宗藩强调,除朝廷拨赐的公田外,其余田地须尽数报官,俱听地方抚按官查勘明白,照例纳粮,若有违抗阻挠,不分宗室官宦军民,皆从重处理…… 宗藩们若还像往常那样与朝廷斗智斗勇、瞒报虚报,朝廷就要动真格的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