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沈念这道《州县官改良策》又会得罪一大批八品、七品、六品的地方官员,外加他的《安民策》已得罪了大量地方官。 日后,沈念若犯了错或被人抓到什么把柄,这些被他得罪过的官员绝对会火上浇油,倾力弹劾沈念。 但沈念根本不在乎。 他为官奉行的从来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那一套,而是:为了不苦一苦百姓,只能苦一苦官员。 沈念能想出此策。 并不是他比别的官员都聪明,而是他不惧得罪天下官员。 他的出发点就是:能苦官员就不苦百姓。 当然,也有因此策而高兴的。 明年参加会试的一众举人们都甚是欢喜,皆认为朝廷增额后,自己定然能高中。 …… 转眼间,到了腊月份。 临近年关,京师变得愈加热闹起来。 参加明年春闱会试的举人们,陆陆续续来到了京师。 拥有举人身份的,大多都不太差钱。 即使手里没钱,也会有商人资助,或通过担任学正、教谕,已赚得了一些钱。 更有一些未婚举人,成了许多富商眼里的香饽饽,拿出的嫁妆,足以抵得上沈念二十年的俸禄。 一些经不住诱惑的举人,便直接承诺做倒插门女婿了,只要考中进士,便能成婚。 当下,举人们俨然已是京师内前往茶楼酒肆消费的主力军。 …… 腊月初一,清晨。 冬风凛冽,天气尤为寒冷。 崇教坊内。 一群群待考的举人前往文庙祈福,盼着孔老夫子能保佑他们高中进士。 此乃惯例。 每逢初一十五,文庙总是挤满了人,甚至有带着七八岁的孩子来祈福日后能高中状元的。 就在这时。 一名举人望向文庙东墙的墙壁,惊讶道:“那……那墙上贴的什么?” 十余名举人皆朝着文庙的东墙望去,赫然发现墙上张贴了足足有十余页信纸,上面还有密密麻麻的小字。 这里并非文庙的公告墙,是禁止任何人在墙壁上涂抹与张贴告示的。 众举人对此甚是好奇,当即都奔了过去。 当看到信纸上的内容时,所有人都傻眼了。 信纸最上方的标题是:万历五年春闱会试登科录。 要知,当下是万历四年,明年的会试还未曾开考,怎可能会有登科录呢? 显然是假的。 接下来的名单,更让举人们都倒吸一口凉气。 一甲三名。 状元:张嗣修,首辅之子。 榜眼:沈懋学,宣城名士。 探花:吕兴周,次辅之子。 二甲: 苗朝阳:山西河曲人。 荆州士:山西临晋人。 刘敏宽:山西安邑人。 张养蒙:山西泽州人。 李宏道:山西襄陵人。 李植:山西大同人。 …… 这份名单并未将会考录取名单罗列完整,仅有三甲三人,二甲三十八人。 这一刻。 举人们皆看出了这份名单是要表达什么。 首先。 一甲三人,有两人都是内阁阁臣之子,而家境一般的沈懋学之所以能位列其中,是因其才名在外,将其放在两位阁臣之子的中间,是为了衬托科举的公正性。 其次,二甲三十八人均为山西人。 是因自永乐二年之后,阁臣出任主考官乃是惯例,而这一届,张居正与吕调阳因儿子考试而避嫌,主考官自然是张四维。 山西籍官商抱团发展,天下皆知,故而张四维定然会优先录取山西举子。 这份名单是在表达科举的不公。 是讽刺明年会试,朝廷定然会为两大阁臣的儿子徇私,张四维必定会优先录取山西举子。 墙壁之上,足足有十余份名录,一模一样,非刻印,而是手书。 “这……这……这到底是谁写的,太有勇气了,他……他是不要命了吧!”有举子喃喃说道。 依照《大明律》。 伪造朝廷公文,轻则杖一百,流三千里,重则处以斩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