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小万历的批复上有这么一句话:着锦衣卫拿送镇抚司,好生打着问了来说。 此话,可能是张居正授意的,也可能是小万历与冯保定下的。 但先打后问,明显是要傅应祯立即认错。 沈念知晓此事后。 第一反应是无奈,第二反应是活该。 他曾与傅应祯有过些许交集,此人思想腐朽,做事固执,以争言为快。 沈念无奈。 是因这样的官员若为政一方,绝对是百姓之福,因为他心里有百姓,能做实事。但此番上奏,朝廷必然重罚,其仕途结束,乃大明之损失。 沈念道活该。 乃是因这样的官员太多了。 他们接受不了破旧立新,接受不了坏祖宗之法,接受不了张居正柄国专政。 他们不坏,但是愚蠢,勤奋的愚蠢,是最坏事的。 若依傅应祯之言。 小万历若畏天变,就应夺张居正之权;小万历若遵祖制,就应为民减赋;小万历若畏人言,就不该因言官直言而严惩。 在他心里,无论大明是兴是衰,新政是好是坏,绝对不能出现这种破坏祖宗之制的权臣。 他想的太简单了! 首先。 夺张居正之权,大明立即会乱成一锅粥。 人人都觉得自己可挽天倾,但真到了那一步,他们只会换个掌权人埋怨弹劾。 其次。 为民减赋看似是德政之举且能聚拢民心,但却不适用于当下。 考成法就是有意让官员催缴赋税,不然朝廷国库钱财不足,如何支撑军费与官员俸禄。 当下若不强势改革吏治,以后就不是百姓交不起赋税,而是百姓完全没有田地,全被富贵者所兼并。 促使百姓有能力缴纳赋税的正确方式是,打击兼并土地者,然若想打击成功,必须要率先改革吏治,故而考成法不可宽松。 最后。 他所言的言官直言上谏无罪。 确实应无罪。 但一个个言官们思想腐朽,误言新政,俨然是朝廷施行新政的最大阻力,且又解释不通。 只能重惩。 当日,傅应祯就被锦衣卫打得奄奄一息,若非张居正发话,不可致死,可能他就没命了。 傅应祯骨头甚硬,咬紧牙关,就是不认自己有结党嫌疑。 …… 第二日,又有四名官员参与了进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