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观察完小万历,目光便放在了众日讲官身上。 作为一名执教经验甚是丰富的讲师,他很快就发现了这些日讲官的通病。 太端了! 太飘了! 太在乎师道尊严那一套了! 在他们眼里,哪怕面对皇帝,他们也觉得,师者至高无上,必须端着架子来上课。 讲学时,充满了说教、规矩、原则。 “陛下必须谨记!” “陛下,此举绝不可为之!” “陛下,此乃治国之方略,请记于心!” “陛下,此话至关重要,不可忘却!” …… 张口闭口,全是小皇帝要做的,小皇帝不能做的,小皇帝要谨记的…… 此类话语,宛如一块块巨石,压在小万历的肩膀上。 他承受的压力太大了! 这些日讲官受程朱理学影响,外加小时的教习就是这样教的,故而甚是刻板。 沈念前世,那可是将学生当成小祖宗来教的。 在他眼里,正确的讲学是平等对话,是制造共鸣。 此法绝不适用于当下靠着应试文章考取功名的百姓之子。 但却适用于小万历。 作为大明帝国的最高掌权者,小万历的品行思想、生活习惯、性格脾气等决定着大明朝的国运。 故而,他可以不是一个贤君明主,但必须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 近午时,终于轮到了沈念。 沈念今日要讲的是《资治通鉴》中的一个小典故:焚锦销金。 此典故讲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将一堆珠玉、锦绣焚烧在殿前,以此告知天下人,为君者必须要崇尚节俭,为天下百姓作表率。 《帝鉴图说》围绕此典故,画了一副精致的木版画。 依照常规讲法—— 沈念应率先将木版画拿出,然后对照木版画,将此典故通读一遍,解读一遍,然后总结中心思想:奢靡之物易溺人,为君者尤要注意节俭,就算完了。 然沈念却换了一种讲法。 他站在讲案前时,木版画上盖着一层红绸。 沈念道:“陛下,臣斗胆,想让您随着臣所讲内容,猜一猜此木版画是一个什么典故?” 小万历当即就来了兴趣。 猜谜语,那定然是比听说教有趣。 第(2/3)页